2015年8月11-2015年8月14日,到内蒙古出游。途径海拉尔,额尔古纳,恩和;看到了草天相接的辽阔,看到了河流、树木、绿草共生的和谐,看到了渺无人烟的荒芜。虽然景色壮美也幽静,同行也没有太多不快,但一路却忧心忡忡,并不放松。一方面是对花销的担忧,一方面是对性格的思考。

回到哈尔滨后,下午睡了一觉,不觉就到了5点。吃完饭洗澡的时候,想到了这个题目。一个是因为在汽车在或笔直或弯曲的公路上行进时,很长一段时间周围都没有其他车辆,这感受让我想起了《平凡之路》MV里的场景。另一方面,这一行不觉间也有所感悟,一如听这首歌时的心境。

同行的人都是90后,很多都比我小,却早已经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处事经验远胜于我。她(他)们在路程中的很多表现让我吃惊。凡姐一语道破司机的言外之意,装可怜压低房费,这两件事让我一开始惊异,接着不认同,最后终于还是觉得她做得很好。司机刚开始给我是老实负责的印象,凡姐道破他耍心眼时我非常不认同,觉得凡姐太过猜疑。到后来司机因为我们没有按照他的计划而大为动怒,我一方面极度鄙视他当婊子还要立牌坊,一方面也笑自己太傻逼。这让我算是体会到了社会的复杂,人心隔肚皮,怎么能够凭一眼印象和别人的几句话就判断一个人的品性呢?评判一个人的品性,不到与他有利益相关的时刻,决不可下任何结论。

他们喜欢自拍,而我却不甚认同;他们偏外向,而我喜欢安安静静;但我觉得自己处理得还算可以接受,没有任性得逃避,仍然比较配合。不过偶尔被集体被他们骂脑残,还是有时有些气不过。我觉得这是自己相处时的败笔。经不起别人的一点责难,即使那只是开玩笑性质的,仍然会立刻甩脸色。在回来的火车上,也终于想通了关于内向与外向的疑惑。有两点,一是这个社会是多元的,存在即合理。就像社会上的工作一样——在大兴安岭偏远林区中老师,必须得有人来做;外表木讷,内心打着小算盘的司机得有人来干;而白领精英们同样不可或缺。第二点是第一点的继承,你选择什么,就必须得能承受相应的结果。林区老师孤寂,司机处心积虑又被人识破,白领精英们忙忙碌碌。能够做到第二点,才能接受第一点。

最后,关于旅行这个行为本身有了更多的认识。首先,旅行的开销真的很大。如果要穷游,那必须得与各种各样的人适应甚至斗智斗勇,最终行程的意义就远非看风景本身了;如果想安安静静去欣赏,那么,准备足够的钱。其次,一定找到合适的伙伴。否则,不如一个人。带父母家人出行会非常的不错。最后,去看风景,一辆车太有必要了。之前去过的地方大多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地小人多。而去内蒙古这样的地方,地广且“景点”意义不大,最好的风景,我觉得是在路上。能有一辆车,在美丽的地方停下,吹吹风,吼两声,这才是适合的方式。所以,西藏之行,应该如此吧。不过这就不得不拖到很久了。有车不是那么简单的呀。

最后,扣题。平凡之路,主要是第二点感悟吧。自己之所以困惑内向与外向性格,就是因为我觉得外向性格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关注,而内向却总是被忽视。我不喜欢被忽视,却又做不到外向。这次,我终于肯接受自己。

做一个平凡的人,被忽视也要做自己。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