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主要讲贝叶斯决策理论

定义

贝叶斯决策论是解决模式分类问题的一种基本统计途径。出发点是利用概率的不同分类决策与相应的决策代价之间的定量折中。它做了如下假设:

  1. 决策问题可以使用概率的形式来描述

  2. 所有有关的概率结构已知。

只是基于常识的判决过程的一种形式化而已。

一个例子及一些概念

分类鲑鱼与鲈鱼 :

用术语表述,当每条鱼出现时其类别处于两种可能的状态:鲈鱼或鲑鱼。如果用$\omega$表示类别状态,当$\omega=\omega_1$时是鲈鱼,$\omega = \omega_2$时是鲑鱼。由于类别的状态不确定,故我们可以假设$\omega$是由一个概率来描述其特性的随机变量

在实际观察之前,我们必须立即对下次将出现的鱼做出判断。我们将在未看到具体鱼之前的各类别鱼出现的频率信息称为先验知识。根据先验知识获得的预测概率称为先验概率

先验概率,就是直接对下一个未知数据的所在类别的概率估计。 == 各类别出现的概率。

频率信息之外,还可以获得一些特征。这些特征量在不同的类别下有不同的概率分布。如“鱼的光泽”在鲑鱼和鲈鱼两个类别下分布不同。鲈鱼中光泽较高的比例高于鲑鱼。我们将某个特征表示为连续随机变量$x$ , 该变量在具体类别$\omega$下的分布被称为在类别$\omega$下类条件概率密度(class-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ensity),将其记为$P(x | \omega)$。 类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也被称为似然函数(Likelihood)

似乎可以这么认为: 运用主题模型的思想, 不同类别对应于不同的主题。而类条件概率密度,或者说似然,就是该特征(或者实例——实例就是多个特征的组合)在这个类别下出现(生成)的概率。这样就与后验概率区分开了。后验概率可以看做已经看到了实例,猜测(或者说计算)其在某类别(主题)下的概率。

我们看到了一个实例(鱼),求其属于某个类别(鲑鱼或是鲈鱼)的概率 $P(\omega | x )$ , 这叫做后验概率(因为我们先看到了实例)

后验概率与先验概率、类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似然函数)存在如下关系:

\[p(\omega | x ) = \frac{ p(x | \omega) \cdot p(\omega)}{p(x)}\]

其中$p(x | \omega)$是前面介绍的似然函数(这里就不再称呼为条件概率密度函数

$p(\omega)$ 是先验概率

p(x)称为证据因子(evidence)。这是一个不好解释的符号。我们可以认为它是该实例出现的概率(这是直观的理解,假设变量X符合一个分布,概率密度函数为f , 那么X = x 时,其概率密度(或者说在X=x的一个小区间内,其概率)为p(x) . 括号内的解释是自己的理解,没有科学依据) 。书上说,可以把这个值认为是一个标量因子,这主要是为了使出现x的条件下所有类别的后验概率密度之和为1,即$\sum_j{p(\omega_j | x)} = 1$ 。除以这个标量,使得这个式子满足概率条件。

以上的公式也称作贝叶斯公式

贝叶斯公式的原始形式,应该是$p(\omega | x) p(x) = p(x | \omega) p(\omega)$ , 两个式子都是表示随机变量$x$和$\omega$共同出现的概率,即联合概率. 直观地理解联合概率:$\omega$与$x$共同出现,要么$x$先出现,然后$x$出现的条件下$\omega$出现,即$p(x)p(\omega | x)$; 或者是$\omega$先出现,然后在$\omega$出现的条件下$x$出现,即$p(\omega)p(x | \omega)$ 。这二者是等价的。

损失函数(风险函数)

####最小错误率分类器 条件下

如果我们按照贝叶斯后验概率,每次取使后验概率最大的类别作为输出类别,即$ \omega_o = \arg\max_{j}{p(\omega_j | x)} $ , 得到的分类器称为最小错误率分类器。

最小错误率分类器下的损失函数为:

\[R(w_i | x) = p(w_i | x ) = 1 - \sum_{t \ne i }{p(w_t | x)}\]

为什么以后验概率作为输出依据就是最小错误率的分类器?

错误率就是不选择实际类别的概率。$p(error | x) = 1 - p(w_{right} | x)$可以很直观的推出,相比选择其他类别,如果我们按照贝叶斯后验概率选择分类器的输出(即选择概率最大的作为输出),其错误率必然是最小的。

####最小风险(损失)分类器 条件下

我们定义可能的类别(实际类别)序列为 $ \{ w_1 , w_2 , \cdots , w_n \}$ , 预测类别(或者说分类动作)序列为$ \{ \alpha_1 , \alpha_2 , \cdots , \alpha_n \} $ (其实符号都是一样的,仅仅是为了区分实际与预测这二者不同的情景)

定义将实际类别$w_j$判断为$\alpha_i$的风险(损失)为$\lambda_{ij} = \lambda(\alpha_i | w_j)$

由此定义我们将实例$x$分类为$\alpha_i$的损失函数(风险函数)

\[R(\alpha_i | x) = \sum_{j=1}^{n}{\lambda(\alpha_i | w_j) p(w_j | x)}\]

相比最小错误率分类器,我们添加了将不同类别错误分类的代价。如果要最小化错分代价,我们需要使用最小损失分类器。

(其实这个可以认为是带权值的分类器,为不同分类设置不同权值。这在实际中是有意义的。)

  • 0-1损失

    我们定义一种误分类损失:

    \[\lambda_{ij} = \begin{cases} 0 , &i = j \\ 1 , &i \ne j \end{cases}\]

    在这种损失情况下,我们的最小风险分类器的损失函数变为:

    \[R(\alpha_i | x) = \sum_{j=1}^{j=n}{[i \ne j]p(w_j | x)} = 1 - \sum_{j \ne i}{p(w_j | x)}\]

    (PS , [ condition ]是指示函数,如果为真则为1 , 否则为0)

    在0-1损失下,最小风险分类器变为了最小错误率分类器,因而,我们可以认为最小错误率分类器时最小风险分类器的特例

###判别函数(Descriminant Functions)

分类器依靠什么来分类呢?上面我们说了最小错误率和最小风险下的分类损失,其中最小错误率是依据后验概率来进行分类的,即$w_0 = \arg \max_{w_i}{p(w_i | x)} $, 最小风险是相似的写作 $ w_o = \arg \max_{w_i}\sum_{j=1}^{j=n} \lambda(\alpha_i , w_j) p(w_j | x)$

我们把能够将实例分类的函数统称为判别函数。判别函数输入是实例,输出是类别,内部可能使用不同逻辑。

判别函数仅仅是要多实例做一个分类,其可能并没有具体的含义。通常一个判别函数,是在一个包含实际含义的表示式基础上,为减轻计算量或保证计算可行性进行一些简化但等价地处理得到的。

仍然以上述以后验概率作为分类依据的分类器为例,它的判别函数可以就是: $$\begin{align*} f(x) &= \arg \max_{w_i}{ p(w_i | x)} = \arg \max_{w_i}{\frac{p(x | w_i)p(w_i)}{p(x)}} \\ &= \arg \max_{w_i}{\frac{p(w_i | x)p(w_i)}{\sum_{j=1}^{n}{p(x\|w_j)p(w_j)}}} \end{align*}$$

其中${\sum_{j=1}^{n}{p(x|w_j)p(w_j)}}$对所有的类别都是相同的,这对判别而言没有意义,故判别函数可以忽略该计算,因而变为:

$f(x) = \arg \max_{w_i}{p(x | w_i)p(w_i)}$

由于$p(x | w_i)$与$p(w_i)$可能都非常小,二者相乘结果可能低于计算机能够表示的最小值,故我们可以给整个式子取$ln$运算,由于$ln$能够保证单调性,故对于判别而言,是等价的 , 结果为:

$f(x) = \arg \max_{w_i}{(\ln p(x | w_i) + \ln p(w_i))}$

上述的这些变换在判别函数定义中非常常用。我们最初始的表达式往往有确切的统计含义 , 但直接将其作为判别函数可能会造成计算资源浪费,甚至使计算不可行。使用去除共有常数对数处理等手段进行等价化简,对于判别函数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二元分类问题的判别函数

由以上知识,对于分类,我们需要计算各个类别的分数值,然后求argmax 。特别的,对于二元分类,我们还可以简化其判别函数。

假设第一个类别的分数为$s_1(x)$ , 第二个类别的分数为$s_2(x)$ , 则我们可以定义$s = s_1(x) - s_2(x)$ , 如果结果大于0,则等价于第一类分数大,输出第一类;反之同理。由此,从表面上,我们简化掉了argmax过程,但从实际出发,将两个打分函数相减,可以进行更细节的合并,计算复杂度一般比分别计算两个分数低。

实际上,以分类器为例:如果是二元分类,我们仅需定义一个超平面即可,而传统方法需要定义两个。这相当于减少了一半的计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