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讲非参数估计的技术,包含parzen窗,k近邻方法 。

编辑中

之前讲的贝叶斯决策理论、最大似然估计等都是在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已知(知道先验知识,似然函数等信息 ,或者知道满足某种具体的分布)的情况下进行估计、预测。本章讲的内容则是在概率密度函数未知的情况下去做估计。

直观的想法是,我们先根据样本去估计一个概率密度分布,然后用该概率密度去进行预测。

最直观的用样本去估计概率密度的方法是直方图估计。就是把样本的分布按照某个区间划分为直方图表示,然后用这个表示概率密度分布。这个在数据比较稀疏、连续时往往不是很好表示,特别是针对高维数据,有点不是很好弄。(对了,决策树是不是就是可以这么来看呢?)

所以这章主要介绍了广泛适用的parzen窗和k近邻方法。

parzen窗

parzen窗是用来做概率密度估计的。

在一个小区域$R$内,设体积为V,在总样本数为n的情况下有k个样本落在该小区域$R$内,我们可以认为落在该区域内的样本的概率为$P = \frac{k}{n}$(经验分布),由于其体积为$V$,则概率密度为$p(x) = \frac{P}{V} = \frac{k}{V \cdot n}$。

关于落在$R$内的样本概率问题:的确比较直观的想法就是,用在该区域内的样本数除以总的样本数,用其经验分布来表示其概率。在树上则是通过二项分布来得出的。设落在该区域的概率为$P$,每个样本可以看做是在$P$下独立同分布的,则$k$的样本落在该区域可以认为满足二项分布,即 $P_k(P) = \begin{pmatrix} k \ n \end{pmatrix}P^k(1-P)^{n-k}$ , 该关于$P$的$P_k$函数,在坐标轴上表现出来就是一个如正态分布的钟形曲线!其最大值在$P = \frac{k}{n}$下取得。所以我们估计落在该区域的概率为$P = \frac{k}{n}$

接下来就需要明确,小区域如何确定、体积如何表示、如何确定在区域内的点个数。

使用均匀窗(或者说是窗函数)会比较好解释这些问题。我们把区域设置为$d$维的超立方体,将待求的的点(d维空间下的向量)作为中心,边长为$h_n$。设置$\sigma$函数,定义为

\[\sigma(x) = \begin{cases} 1 , &\left | x_j \right | \le \frac{1}{2} , j=1 , 2, \cdots , d \\ 0 , &其他情况 \end{cases}\]

即每一维到原点的距离小于边长(即1)的一半。可以在图上

该函数表示为是以原点为中心,边长为1的超方体窗下,$d$维向量表示的点是否在该窗体内部。我们可以把其他非原点为中心、边长不为1的情况归一化到该原点窗的条件下。例如,对以$\vec x$为原点,$h_n$为边长的超立方体,点$\vec x^i$通过如下转换

\[x' = \frac{x - x^i}{h_n}\]

可以变为在原点、长度为1的情况,就可以使用$\sigma$函数来判断该点是否在以$\vec x$为原点、长度为$h_n$窗体内部了。

有了上面的准备,对于$n$个$d$维向量表示的样本集$\{x^1 , x^2 , \cdots , x^n\}$ , 把它们作为一个分布的部分已知信息,我们就可以据此来估计该分布下任意一个位置的概率密度函数。

由最开始推算的公式,我们选择边长为$h_n$的超方体,其体积为$V = h_n^d$ , 该超方体内部拥有的点数量$k$可以通过$\sigma$算出,即$k = \sum_{i=1}^n{\sigma \left( \frac{x^i - x}{h_n}\right)}$ , 由此落在在超方体内点的概率为$P = \frac{k}{n}$,由$p(x ) = \frac{P}{V}$,带入上面的各表示式,有:

\[p(x) = \frac{1}{ n h_n^d}\sum_{i=1}^{n}{\sigma \left ( \frac{x^i - x}{h_n}\right )}\]

其中$h_n$的选择往往很关键。通常用$h_n = h_0 * \frac{1}{\sqrt{n}}$来确定。但是$h_0$又等于多少呢?

上述表示的概率密度函数,当然应该还要满足概率密度的意义。至少包含两条:

  1. 任何位置大于等于0

    这个考察p(x),很直观看出是满足的,不可能存在负数

  2. 从负无穷积分到正无穷,和为1

    \[\begin{split} \int_{-\infty}^{\infty} \frac{1}{ n h_n^d}\sum_{i=1}^{n}{\sigma \left ( \frac{x^i - x}{h_n}\right )} dx &= \frac{1}{n} \sum_{i=1}^{n} \int_{-\infty}^{\infty}{\frac{1}{h_n^d} \sigma(\frac{x^i -x}{h_n})} dx \\ &= \int_{-\infty}^{\infty}\sigma(u) du \\ &= \int_{-\frac{1}{2}}^{\frac{1}{2}} 1 du &= 1 \end{split}\]

    其中由$\int_{-\infty}^{\infty}{\frac{1}{h_n^d} \sigma(\frac{x^i -x}{h_n})} dx$变为$\int_{-\infty}^{\infty}\sigma(u) du$应该是用了变量替换,但是怎么就把$h_n^d$消去了不是很确定。

除了上面的窗函数$\sigma$,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核函数——就是使用核函数替换掉窗函数$\sigma$。

比如通常会使用高斯函数(标准正态分布函数)$k(x) = \frac{1}{\sqrt{2 \pi}} \exp(- \frac{x^2}{2})$来作为核函数。

注意注意!parzen窗方法也叫作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 不同领域叫法不同。[1]

[1]中更多的引用:Parzen窗是概率密度函数估计的非参数方法。高斯函数实质上是一个基,每个以样本为均值的高斯函数构成了无数个基底。parzen窗本质是函数逼近的思想,用一组正交基无限逼近一个分布。另外parzen窗可选择另外的窗函数 而不仅是高斯函数。窗的宽度影响较大。

[1]中更多的引用:具体的核函数可以用Gaussian窗函数也可以用别的。都差不多的。比较关键的是bandwidth selection问题。

[1] 求助:高斯混合模型 VS Parzen窗方法用于密度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