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个算是国内对于自由的一种广为人知解释。在我看来,这种解释当然是如此的苍白,从来未亲眼所见,有殉情之人;更未知为自由而抛弃一切的人。又或者说,在我的意识中,“自由”是为何物都不知。看完这部电影,我依然不敢说我明白了什么,但至少我知道了一个例子。关于追求自由、爱情的例子。

自由不是空泛的,爱情也是自由所辖的一种。能够自由得恋爱,能够合法地保护你的恋人,就是一种自由。

故事的背景,设定为英格兰殖民苏格兰与法国的时期。英格兰国王长腿权谋、战略制霸四方。往往明修栈道,表面开出优厚的休战条件,背地里摆下鸿门宴,吊死那些兴高采烈前来领取以为属于自己的利益的贵族。

苏格兰与英格兰休战,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的父亲亲眼目睹了当地区域摆下的鸿门宴的悲惨结局,华莱士悄悄跟随不小心闯入,入睡时梦里全是那惨白的双眼。明知敌不过英格兰士兵,父亲还是不得不选择战斗。这是领袖的气概,亦算是一种悲哀。走之前,父亲劝阻想要跟随的华莱士:“你当然可以杀敌,然而展现一个人勇气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你还需要学习。”这句话影响了华莱士的一生,是睿智的思考、冷静的分析让他在日后揭起反抗英格兰殖民统治的大旗。

说好的一天之后返回,第二天却远远地只看到众人推着车回来,众人里没了父亲。他背过身,直直的瞪着前方,手还在倒着饲料。没有悲伤的哭喊,扑上去跪倒。下葬时大家聚拢,神父念完悼词,全部都走了,鲜有安慰。小女孩茉朗(Murron)纠结几番,挣脱母亲的手,摘下一朵紫色的花,送到他的手里。他一言未发,看着她,泪水直直地流淌。

叔叔盖亚接走了孤儿华莱士,他劝不想离开故土的华莱士说:“一个人的勇气是靠他的智慧”。叔叔问他,“神父的悼词有韵味吗?”,华莱士说他不懂拉丁文。“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的地方”。华莱士接受了叔叔的建议,坐着牛车,缓慢地离开了故土。离开的那晚,他梦到父亲,告诉他说:“你的心是自由的,你要有勇气追寻”。或许这句话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基调,然而放在这里感觉还是有些牵强了。

多年以后,长腿为他的长子成婚——未来的英格兰女皇是法国国王的女儿伊莎贝拉。英格兰王子屈服于长腿的霸权,懦弱无能。让伊莎贝拉代替他参加议会。长腿决心加强殖民统治,让英格兰的贵族迁移到苏格兰,把北方的土地赐给苏格兰的贵族。为了让英格兰贵族同意迁移,长腿应允了“初夜权”——贵族在所辖区域内新人成婚时,有新娘的初夜权。

“初夜权”,这是一个投射,投射了殖民统治下人民沦为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不可能合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华莱士返回故土的时刻,恰巧遇上了一场结婚派对,在派对上他认出了当年赠与他紫色花朵的茉朗,也和当年的同伴进行了一场脑力与武力的投石对决。他赢了,也得到了朋友的认可。对决结束,婚礼狂欢继续进行,然而贵族派兵前来,带走新娘。除了新郎,无人反抗。谁也不可能反抗,不是吗。

下起雨,华莱士邀请茉朗外出,策马奔腾。在日落前,告诉他外界的广阔,愿意交给她知识。送她到家门口时,他给她一块布包,茉朗在他走后轻轻地打开,赫然竟是那当年紫花的标本。她笑了,她记起了他。

暗地里,他们在神父面前成婚,在溪流中赤身相拥。选择暗地成婚,一是因为茉朗父母的反对。他已保证他不再像他父亲那般为国家而战,愿意安定于此,平静生活,而茉朗的父亲却不相信。更多地,是为了不让茉朗被贵族占有。此时我觉得,华莱士是不是有些带有幻想呢,此种生活,真的可以长久吗?

他与她偷偷在集市暧昧,被士兵看见。士兵趁她单独时想要猥亵,被赶上的华莱士暴打。然而载着茉朗逃跑的马被士兵拦下,茉朗被捉住,绑在了十字架上。而此刻,华莱士摆脱追兵,前往约定的地方。他想不到茉朗已经被捕了吧。

十字架上的茉朗,看着环绕的大山,没有丝毫的人影。没有奇迹,他不可能来救她。流水直直掉落,贵族拿掉她脖子上的丝巾,一刀。这应该是全片唯一没有正面描写伤口的场景,只看到茉朗那直直的眼神,惊恐,失掉了光彩。

贵族守株待兔。华莱士自投罗网。他把手举起,放在后脑勺后,一步步向贵族靠近。时间变得好慢,每个人复杂的表情,士兵由谨慎,到轻蔑,一步步靠近华莱士。马一点一点忘前走,突然悲鸣一声。所谓“图穷见匕首”,后背藏着一根双节棍,一棍打在士兵头盔上。解决几个之后,昔日和伙伴,以及父亲昔日的伙伴,如伏兵出现。场面局势逆转,贵族通知箭塔上的弓箭手放箭。老头中箭继续一往无前,华莱士如猴般攀爬到箭塔,解决弓箭手。胜利。贵族被拉到十字架上,干净利索被一刀割喉。所谓以眼还眼。华莱士本欲离开,突然想起“华莱士”的呼喊。从此,揭竿而起。

华莱士随后上演三十六计,灭掉当地政权。苏格兰全境震荡,志愿军四起。时值长腿疲于应付法国战局,苏格兰战事交由无能的王子处理。王子调动北方重骑。华莱士与苏格兰贵族结盟,然而战场之前,贵族军队只想逃跑,贵族头领想要议和。华莱士鼓舞士气,“此刻的荣光,换后生之冗长”;搅乱贵族与英格兰将领的谈判,逼迫贵族共同一站。之后就布置战术,首开嘲讽,令对手激怒,然后贵族骑兵假装撤退,时则包抄,令对手轻敌。对手放弃弓箭手打击,直接派上王牌骑兵冲锋。不想在骑兵冲向队伍的前一刻,华莱士一声令响,本军全体突然放下已有盾牌,从地上拿起超长的矛,骑兵停止不及,自取灭亡。随后步兵冲锋,双方短兵相接,华莱士锐不可当。包抄的贵族骑兵随后到达,砍杀后排弓箭手,增援步兵战场。此役一胜,消灭了战无不胜的北方重骑,英格兰在苏格兰的力量瓦解殆尽。

华莱士受苏格兰政局爵士称号。议会上所有贵族都愿意保有现在的条件,与英格兰议和,然而华莱士坚持要远征英格兰。贵族说,现在你已经有了土地与金钱,还为何而战?华莱士说,议和不过是英格兰的把戏,要为苏格兰人的自由而战。远征英格兰,是要让苏格兰独立,让它再不敢殖民于我。

贵族是不接受的,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苏格兰人民如何,与他们何干。华莱士却不同,他是一名反抗者,起义者,改革者。要为自由而战。

凭借自身的势力,华莱士占领英格兰约克,割下此地的镇守者、长腿外甥的头颅请长腿前来一战。长腿故技重施,明面派女皇前去议和,暗地里调集各方势力,准备对深入敌军的华莱士形成合围之势。然而与华莱士谈判的女皇倾慕他已久,向他报信。华莱士调查情况属实后及时撤离。回到苏格兰与各贵族讨论。

各贵族仍然只愿议和。只有身为苏格兰国王王子的罗伯特被说服。在此条件下,众贵族决心一战。

决战之时,同盟方有一方贵族未到。华莱士按原计划进行战术安排。长腿不先派弓箭手,而是先派爱尔兰军队和步兵上前。爱尔兰阵前倒戈,地方步兵走到预先埋伏点顺势惨重。华莱士势力顺势而上,情势占据优势。华莱士向贵族势力发送信号,然而此刻前来的两派贵族军队突然全体撤军。背叛!长腿坚持敌我不分,上弓箭手射向乱战中的步兵。形势急转直下,各大将受伤,华莱士中箭。长腿再派骑兵从两侧冲锋,大局已定,长腿撤退。华莱士远远看见,孤注一掷,奔向离开的长腿。途中遭遇铁面人阻击,设计战胜后,拔下他的铁壳,竟发现他是罗伯特。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背叛!一切斗不过是阴谋。一切都如罗伯特所言,选择远征的华莱士,腹背受敌。然而罗伯特确实是为华莱士折服的,当他看到华莱士那难以置信、惊愕的表情,他一下子也震慑了。他开始怀疑他父亲所指示的一切。此刻敌军赶到,罗伯特协助华莱士的亲信带华莱士离开。

休整过后的华莱士,暗杀了许多背叛他的贵族。然而却没有动罗伯特一根毫毛。罗伯特决心不再听从父亲的指示,要与华莱士共同作战。贵族们又请求恢复势力后的华莱士独自前来参加议会。

罗伯特发出的请求。他选择相信,前往。两个亲信都劝不动他,他出发了。这便是永别。

罗伯特是不知的,然而他的父亲却一直在操纵。而罗伯特没有去提防,这是他权谋不够。华莱士多次被欺骗,同样是权谋不够。论权谋,他们都比不过老一辈的人——那些既得利益者,在权力的生涯里终其一生,从来没有考虑过人民的疾苦、权力,永远都是在想着办法维护自身的权益。他们以为自己是对的。他们为自己的权谋而骄傲。然而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不过是阻挠历史车轮前进的人。

华莱士法庭受审,不承认自己叛国。他说,他不认同长腿为自己的国王,他认同自由。

绞刑,马拉四肢,宫刑,剖腹——换来的不是一句“Mercy”,而是那最后的呼喊——Freedoom

曾经有人问他,你那里追求的是自由,不过是想要给当时的茉朗一个交代。他说,是的,他的确觉得茉朗一直在看着他,所以他要为自由而战。

最后斩首之前,他看见茉朗在人群中出现,朝他微笑。画面切换,蓝天,他的手松了,茉朗的丝巾掉了下来。

嗯,这个也没有出现伤口的正面特写。

最后,罗伯特带领华莱士的旧部,或许还有那些贵族的势力,赢得了苏格兰的独立。

###感受

虽然冠以自由之名,然而为何要为自由而战,似乎并没有强烈的突出。

当然我们可以想,是因为茉朗啊,是希望建立一个自由的国度,摆脱奴役,让人民过上自由的生活。

为什么会对追求自由而感到怀疑?宁愿相信这份勇气,是因为爱人被杀害所引起的仇恨?我想,中国的影视作品,从来都不会宣扬自由,全部都是个人的爱恨情仇,民族认同,家国概念等。揭竿而起的,到最后似乎也全部都为利益所染,反正是与自由一点没有关系的。缺乏对于“自由”这个概念的认同与理解,大环境下也没有刻意的强调。现在越来越觉察到思想教育对于整个国家命脉、意思形态的巨大影响。这么多年的Social-ism教育,虽然只会招致同学的反感,然而其深刻的意识影响已经达到了。现在中国整体受教育程度在提高,人们变得越来越多元,但是少时候的核心思想教育对以后还是有比较大影响的。所以日本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丑恶在教科书中美化,我们只是抗议一下,殊不知,当这一代在此教育体制下成长的日本人,更替成为社会核心时,日本将全民遗忘过去的历史。而我国的历史与政治基础教育,自然也会服从执政党的意志。多年以后很多认识就会改变了吧。西方较多地宣扬自由、民主等,造就了今日西方之格局。也许他们的人民过得要更加有人权;然而儒家的文化刻入我们民族的骨髓,也使得国家有难,众志成城成为可能。我们是重国家,轻民生的。也许西方的官员也是如此,可是自由的意识透入灵魂,自有人民的反抗与官员的政策权衡。而我们的意识形态里,便是三纲五常,按资排辈。所以看这样的电影,有时便有意识的冲突。(以上全是瞎扯,我根本不懂政治与历史…)

当然要论西方与中国在古代战争题材电影的不同,那就是一个是写实的,一个是写意的。同样是意识形态的影响。西方电影,一场战争看过去就是那么点的人,中国的永远都是密密麻麻的数不清(中国人多有理啊…);西方的那真是血腥啊,中国的就偏写意了,一般不正面描写任何血腥场面(中国审查啊…);性场面的展示上也很不同,这是1995年的电影,还算保守了,西方的电影尺度都是比较大的,从不避免性的描写,很少有男人女人都出场的电影里没有性描写的…中国电影以前很保守,淡化这种东西,必要时刻也只是点到为止(这里取该词的原意,即指让你意识到就好,不是说露点…orz,我在说什么),然而这些年商业化有些过头了,这些东西简直称为卖点了(这点再补充一下,中国的意识形态里依然是非常保守的,所以性这种东西永远都是藏着掖着吧,然而我觉得这反而造成了一种病态!因为人都是对未知的东西是好奇的,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今卖肉如此之火的原因。此外,中国的很多文学作品里,其实也包含很多性的描写、隐喻等,从世界文学的角度看是很正常的,然而中国人看看来却是——猥琐,这是借用了政治老师对于莫言作品的评价。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以前我偶尔看那么一点书,看到余华的小说里出现一些性描写、亦或者是少年性心理的描述,都觉得作者怎么这样…现在来看,还是会如此吧。意识形态以及形成了,也难以改变了。现在看西方电影稍微多一些,对这方面开始有些接受,因为这本就是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看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所谓的禁片,根本没有任何色-情,全部是正常的关于性心理的描述,我反而其更多地反映了社会、人性的丑恶。嗯,接受这一点,性是正常的,必须的,必要的。这样才不会一看见相应的镜头,就觉得高潮了。当然当然,心智要成熟,这是前提啊…);(接着比较)西方偏现实吧,比如这个片要是放中国来拍,最后必然劫法场啊!其实,最后一刻,我都在期盼中国式结局,会有几个人,或者一直军队,直接过来劫法场。然而丝巾掉落的那刻,我明白。不会有奇迹。不会有会飞檐走壁的人,不会有以一敌百的人。大家都是人类,只能在一定量级上比能力。

华莱士两次选择相信,两次被背叛。这似乎是他的宿命吧。就如他的父亲一般,明知凶多吉少,还是不得不冒险。凭他一己之力,想要获得苏格兰的独立,是不可能的。他只能选择联合。然而联合,就必须得有诚意的去谈判。当然他自然可以不去,就像他只需说出”Mercy”,就可以死得痛快一样。历史的车轮要前进,总要有人甘愿流血牺牲吧。如谭嗣同,如文天祥,如布鲁诺。当然,中国还是比较无奈的,牺牲了更多的被当作了祭祀被千百年传颂,却未见得对当时之社会多大的改变啊。——纯属臆测!

最后,关于历史的、政治的观点、描述,全是瞎写的。现在很想多了解些世界政治、不求懂得,只希望有个常识性的了解。不然就是文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