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血腥暴力。不走俗套,上帝视角。

对于昆汀作品“暴力美学”这一评价,在看完这部电影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是,我还是只能接受其为暴力血腥、场景凄美吧。因为其中的血腥镜头让我感到不适,不敢认同“美学”二字。

黑色幽默的感觉,大概来自于最厉害的”犹太猎手“不是忠于希特勒,而仅仅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想着将计就计,混一个胜利关键功臣洗白,却不想虽然脱去了纳粹的衣服,却最终还是被打上了真真正正的纳粹烙印。暴力对抗暴力,无耻对抗无耻,最后似乎只能这个下场了。

影片中一个很残酷的镜头,就是那个刚当父亲的下士。因为有孩子这一个软肋,拿起的机枪,不得不放下。明明知道敌人很可能不守规矩向自己开枪,但是因为自己的软肋,不得不去相信对方是说话算话的。真是有了软肋,就不得不犹豫,不得不受牵制,结果还是亏了,一点没赚到。

”美“的镜头,大概就是一袭红袍的Shosanna倒地而亡,一双大大的眼睛强烈烘托出了一种戏剧色彩。想想,其实Shosanna化妆的一段是真的很美的,睫毛、腮红、唇膏,特别是丝网(?)罩下来时,真的被惊艳到了。这个倒算是常规的烘托,是片中非常柔和舒缓的部分了。

诡异的镜头出现在浓烟滚滚时。幕布已经被烧毁了,白色的浓烟也立体的呈现出了Shosanna的复仇面孔。不规则的烟幕,扭曲的面孔,宛如鬼魅幽魂,配合上方的枪弹射击,的确是最后的复仇。

所谓上帝视角,想说的就是,这部电影似乎没有什么正义的主角,前面渲染的人物,一场枪战,几个镜头都死了。没有特写,没有慢镜头,最后给一个镜头或台词,告诉观众,真的死掉了。不走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