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回家的火车上看完了这部中篇小说。看完没有一点感觉,只是觉得其中的景物描写很厉害,故事上有种“文艺青年寻欢小三”的大框架。思考不多,当做一本叙事小说来读了,当然,也并不像太深究其意。

有印象的,便是文中多次出现的“徒劳”二字。

在网络上找到一些评价及背景。摘录如下:

###作者及写作背景

川端康成 , 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家(据维基百科川端康成为第三个或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第一位是印度泰戈尔,第二位是以色列的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以色列地理上也属于亚洲)。身世坎坷,幼失怙恃(hù shì , 代指父母)(2岁父母去世,7岁祖母去世,10岁姐姐去世,仅有盲眼祖父相依),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对世事采取漠然态度。早期作品,如《伊豆的舞女》,《招魂节一景》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但是,由于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雪国》可以说是这种前后思想变化的分水岭。1968年以代表作《雪国》、《古都》、《千纸鹤》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饮煤气自杀。

《雪国》起笔于1935年(维基百科上1934年),时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日本国内文学也受到控制,雪国连载与1937年停止。直到1947年,《雪国》定稿。

###观点

  1. 在《雪国》中,驹子和叶子两人,一个代表“肉”,一个代表“灵”;一个是“官能美”的体现,一个是“虚幻美”的化身。——知乎-Palomar

  2. 孤独感,悲凉美,无情节小说、灵与肉的思考。——知乎-赵中豪

  3. 个人经历与探索的影射。—— 知乎-乐天叔叔

观点均摘自知乎-如何评价川端康成的《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