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今年最震撼我的电影。

Detachment, 2011年,主演阿德里安·布洛迪(《钢琴家》主演),导演托尼·凯耶,另一代表作是《美国X档案》,待看。

片中比较喜欢的话:

"
So to defend ourselves and fight against assimilatng this dullness into our thought processes, we must learn to read, to stimulate our own imaginations, to cultivate our own conciousness, our own believe systems. we all need these skills to defend, to preserve our own minds.
" 

前面一段宣泄也很喜欢,只是没有在别人的影评里找到,也太想找字幕,懒。

OK,前面都是关于一部电影应该写的东西,那么下面的就是谈自己的想法了,这次可能比较随意。

看了下时间,已经好久没有写过影评了,可是我看电影的节奏并没有断,甚至因为偶尔偷闲超过了一周一部。然而慢慢地却没有去做记录,有些懒散,也因为有些花时间,同时自己总觉得要多看一些影评什么的,或者说有的电影觉得没有必要记录的,就开始有了不记的情况。开一个头之后,就很容易刹不住车。

然而这部电影我知道我必须要记录的,只是我又知道我没法写下太多东西。不想去分析剧情、不想去说电影的巧妙、也不想对电影中的观点做太多的记录、展开。或许是这部电影对我太震撼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描述。

今天晚上从8点到10点,一直在看Free Mind博客里每年的记录。我觉得他的生活多么的真实而丰富。不像那些偶尔觉得恶心的、卖弄的文笔,而是觉得特别真实、平静的记录。我想这就是读理工科(计算机)的人的特点吧。神奇的是,他也喜欢孙燕姿,每年的总结标题都是一首燕姿的歌。之前因为技术文章关注的一个人,也是很喜欢孙燕姿的。想想,燕姿这样的女生、这样的歌,真的很适合这类人吧(算我吗?)。他实在太厉害了,我很钦佩。我在想差距的原因,也许是出发点不同吧。最近找工作,真切的发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非常大,总结原因,一个是起点低,一个是静不下心学(被自己蒙蔽),一个是方法不够优化。总之,一个好的起点是很重要的,就像那篇《我奋斗了18年,才能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片中主人公的性格,大概可以归结为童年的影响。一种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的形成,大概是在童年形成的。不过我想这应该是后天可以改变的。就像我自己一样,我觉得自己高中后期比以前就attachment了一些(特别是在熟人面前),只不过在大学时又慢慢回到了detachment的状态。

对于人来说,detachment不是一个正确的看世界的方式。嗯,有必要插入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情节。一个是主人公面对黑人学生的挑衅——走上讲台把他的包扔到墙角——时颇为冷静地处理。他对黑人同学说包是空的,它没有感情,我也不回因此而受到伤害。然而事实上呢?我不知道,他说他因为见惯了这样的事,所以可以比较好地接受和处理了。作为对比,教导处的老师则是以牙还牙、且更甚一筹。那个学生大骂motherfucker,于是老师就每句话带motherfucker、喋喋不休地说到学生哑口无言为止。我当时看得笑坏了,我很喜欢!

不早了,准备洗脚睡觉。我们向前就好,过去的不要再提——差距也许永远不会变小,甚至越来越大,但是只要我们在原来的位置上往前走了,没有后退、没有停止,那就很好了。不管detach or atach, 我们都在过我们唯一的生活。热爱是唯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