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容不得剧透的电影。

惊悚悬疑片,往往容不得提前揭穿谜底,因为那样一来电影为最终结局所做的烘托多半瞬间就丢掉了色彩。这部片子或许有所不同,因为其最终的结局让我在看完一遍后还颇有些困惑。

基于懒惰的原则,没有再看,而是在豆瓣上看了下评价和影评。评分8.6, 于豆瓣TOP250之列, 无奥斯卡提名。瞟一眼低分短评,觉得对我没什么意义。看了下长评Shutter Island 电影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暗喜自己的理解还算没有跑偏吧,结果看了下面的评论,有言辞激烈的,也有客观公正的,颇有些着迷。持续往下翻评论,花了一个多小时,误了吃饭。现在想想还是有些不值——没有任何知识的提升,单单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存在共鸣罢了。

评论里除去人身攻击,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故事其实只有一个解读,那就是“充满人道主义的精神病院努力表演,患者活在自我世界观察外界,终于接受现实后又放弃面对现实”。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有两个转折,刚开始时自然代入了主角的视角,觉得整座岛是用于秘密研究精神疾病与脑神经的场所,所有的病人都是实验品。渐渐发现助手好像也是坏人一伙的,我越发为主角感到紧张。当医生坐在灯塔顶端告诉主角他其实是已经来这里2年的病患了,我颇为紧张——这不就是想要这些语言让主角真的发疯嘛,因为前面瑞秋也是说自己作为一个医生由于他们的诬陷而被当做精神病人,这个结论也是破正常的。然后就是助手突然西装革领地出现,我还是觉得这帮人太不要脸了,真是演得真啊!演出这么个证据确凿的样子,我觉得主角会“大吼一声,说我岂是精神脆弱之人,怎么会被你们的花言巧语乱了心智!然后就嘭嘭嘭战斗,主角胜利后解放医院”。然而情节却发生了逆转,主角突然回忆起自己枪杀妻子的情景,那一刻我明白了,我错了。人家不是洗脑,是真的苦口婆心!不过作为一名先进共产党员,带着先入为主的观点,我还是有小概率觉得主角是好的,这些回忆不过是被他们说得精神错乱的假象!当然主体上已经觉得剧情转折了,觉得是主角患病了。然而最后,助手喊出的”Tiddy?”让我再次推翻了刚刚更新观点,认为昨天的回忆只是扛不住攻击的临时妥协,今天睡了一觉主角又回来了——然后就从容淡然地接收改造了。这是我所更加倾向的解读,当然我想肯定也有解读为“主角是精神病”的,于是就带着这个好奇心来看影评,结果就沉迷在了评论里。

不再说情节,说下制作。本片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看时光网的幕后制作(1),之前主要是拍摄“穷街陋巷的黑帮传奇”,这次拍摄《禁闭岛》完全是偶然,也是一种新的尝试!结果,这种尝试好像的确效果不好?影片特意从2009年10月推迟到2010年2月,为冲奥准备,结果连提名都没有…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曾经与马丁·斯科塞斯合作多次,包括《纽约黑帮》(2002), 《飞行家》(2004),《无间行者》(2006), 在这部片子之后,还有《华尔街之狼》(2013)。不过可惜的是这些都没有带来太好的奖项? 此外一个有意思的花絮,本片原来是准备由大卫·芬奇导演,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结果这一对搭档因为拍摄《本杰明巴顿奇事》而退出了。哈哈,这个可是很有意思啊…

最后看了时光网的介绍,里面提到本片的主旨:

这个故事所讲述的是一个人在孤岛上追寻真相的故事,关于片名Shutter Island,我觉得有两层含义,这在原著小说里都体现了出来,一是物理上的故事发生地点,是一座孤岛,它不与外界联通,这里发生了什么,我们要很久以后才会知道,因此这里的过去显得非常的神秘;另一层意思,它所刻画的是主角内心的封闭,主角泰迪是一个拥有着许多秘密的人,他或者说自愿,或者说被迫的要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而整个故事的揭露过程,就是观众逐渐走进他的内心的过程。—— 莱塔·卡罗格里迪斯(编剧)

小李的话也很好:

拍摄《禁闭岛》的过程里,我总在思考,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真正的面对自己,就像这个故事里的一样,我在岛上一直追查着所谓的事件和所谓的真相,但我究竟是否需要这些真相呢,或者只是我不肯面对自己的一种逃避?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原著所表达出的这种社会批判也在影片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真相只有一个,但是每个人看到的真相却大多不相同!因为我们往往只愿意看“我们愿意看到的真相”。所以,我们终究只是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区别在于,有的人把更大的世界放到了自己的世界(接受、融入),有的人把外界推离自己的想象世界(逃避)。

你是哪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