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忙(懒!),所以看完电影就草草了事。不过,看完两部电影,再加上回家一趟,感觉还是得写一篇吧。

《罗拉快跑》,中心思想大概是一点点改变就可以导致周围世界和自身巨大的不同。要想表现这个,当然你得不停得回到某个地方,改变,体现不同,再继续回去。一切就应该像打游戏读档、不满意、重来一样。就主题而言,最相近的大概是《蝴蝶效应》(2004),《蝴》里主角靠超能力穿越。《源代码》(2011)也有类似的架构,靠的是科技。本片比较早,拍摄于1998年,不知道是编剧懒得弄一些玄虚的东西,或者说就是想刻意体现细微改变结局大不同的主题,故事里的三个可能在逻辑上完全没有给出解释,仅仅通过罗拉与曼尼的回忆让人从心理上可以接受。所以说,情节是存在硬伤的。不过,但但揪着这一点也未免太过无聊了,因为罗拉本身就可以凭借尖叫震碎玻璃、停止转盘,那么影响时间线又有何不可呢?

精彩的地方,首先就是那一头红发,奔跑起来的样子实在太酷了!短发、红色、健硕的身体、坚毅的神情、时不时掉下来的又突然变回去的肩带、跨江大桥与旧式建筑、还有玻璃爆炸,看起来动感十足。看时光网幕后花絮,女主角整整7周没有洗头,就为了留下这鲜艳灿烂的红色。影片的剪辑非常费力,1500多个镜头转换,71分钟的运动镜头,平均2.7秒一个镜头,不断地切换,就为了烘托出奔跑的节奏。动漫化的开篇和下楼梯,也给整个故事定义下一个不刻板的基调,似乎也是在说这个故事就像是一个游戏吧。

《罗拉快跑》是德国电影,所以英语配音听起来也觉得怪怪的,很有年代感的样子。导演汤姆·提克威,女主角扮演者弗兰卡·波坦特,也是《谍影重重》里的女主角;女主角曼尼扮演者莫里兹·布雷多

看完《罗拉快跑》是周五(2017-05-05)的事情,到了下周一,突然停lingo说下周也可以不用去上班,但是毕业论文必须得写好。我把未来估计得太轻松了,觉得10多天怎么都能写完吧。于是回家写论文的念头再次涌了上来。而且懒到一定境界的我竟然突然行动起来,5点钟收到消息,不到一个小时我就买好了飞机票,7点钟之前吃了碗面就离开南庭新苑去往机场了。一切都有点梦幻,甚至都没有去考虑着是否足够真实。所以特意发了条微博,哈哈。

第一次坐飞机,算下来一共850以下。在机场不慌不忙转了半天,把登机牌打出来,找到登机口,跟妈妈打电话通知下,上飞机,坐下。走过登记过道时,突然觉得坐飞机就跟坐火车没什么区别,过了检票口,就是一段通向交通工具的路,进门找座位。不过看到飞机就停在出口那里,高高大大,心里还是在不停地嘀咕,这飞机可真大的。其实飞机不算是大飞机吧,空客A319,网上查载客124人。没找到哪里可以调座椅,把前面座椅的板子拿下来撑着眯了下。刚上飞机那会儿使劲朝窗外看,看到飞机转弯、加速、向上倾斜起飞,再到平稳。北京在不断变小,灯火如同动脉般错综交错,又闪闪烁烁。我一直以为飞机没有飞多高,因为也没看着“建筑物像蚂蚁啊”,就看见远方一条白雾如同丝带,静止在似乎是灰色的天空中央。我感觉不到飞机的速度,我坐在机翼边,看着翘起的机翼尾部,白色信号灯闪三下,接着闪一下红信号灯,偶尔机翼晃动一下。整个飞机非常吵闹,从来没想到飞机内部噪音这么大,我觉得这应该是可以避免的吧。预计3个小时的航程,应该之用了2个多点就结束了。难以想象,从北京到重庆,火车要坐接近24个小时,飞机只需要短短2个小时。大约1600KM的距离,领空过济南、西安到重庆,算下来时速差不多800KM。算算音速,340 * 3.6, 大概是1220KM/h,真的好快啊~

到了重庆,之前的打算本来是在候机厅躺到6点,然后再坐车,先到重庆北站,然后到广安,再501公交到家。但是还是收不住脚就直接出来了。坐上了到解放碑的私开机场快线,本来中途到大庙似乎有公交直接到北站的,然而我还是没有下车。不知道是看到车下有些荒芜,心里恐惧,还是说真的打算再到长江、嘉陵江的交汇口去看看。总之到终点下了,不过2点多,整个商业街却极其冷清,我以为还会有人呢,想不到解放碑这里也是这么荒凉。打开地图,绕着走了半天,终于记起来看江的地方叫朝天门,然而去到那边发现那里应该在施工,根本过不去。大概到3点了,没怎么睡觉的我依然还算精神。在百度地图的指引下,我准备走路去重庆北站了。对,必须要说下,作为直辖市,居然还没有共享单车?哎,罢了,看看我走的路吧,一上一下的,骑自行车未免太奢侈了点吧。

那就走吧。有些艰难地找到了过江的路,这种过江大桥,似乎都会单独有给行人的道。我绕着螺旋梯走到了桥上,不觉间就想起了去年在哈尔滨步行去哈尔滨大剧院的时刻了。在桥上我看见宽广的江面,不算忙碌,映着闪烁的灯火,让我有些恍惚。前一个时刻,我还坐在北京那个一室一厅的客厅靠窗的位置上,满心担忧却又难以静心下来写论文,不到10个小时,我就在祖国西南,长江(或者嘉陵江?)之上迷迷糊糊地看着这城市清冷的霓虹。我看到了满月,打开手机查看了下时间,农历14,原来如此。继续走,大概9公里的路,我走了2个半小时,5点半到达重庆北站北广场。

现在有了自动售票的,已经没有人工值班了。想不到自动售票的还遇到了票贩子,操作机器告诉我没票了,2被价格卖给我一张。我有点疑惑,查了下手机,看着足足还有1000多张票。幸好是个女的,不然我还是有些恐惧的,我识破了她的骗局,她在给我看票时,把时间往后调了一个月。她骗了另外两个人,好吧,我没有揭穿,还是怂。这个时候,要是身边带个女生,我可能就充英雄了?不过我还是帮助两个年轻人买了票,心里滚烫。准备进站时才发现我应该在南广场,当时简直懵了,还有半小时,还来得及。然而我还惦记着我帮忙买票的那两位,当当跑到地下找他们,问他们没有找错站吧,确定没有问题,我开始往南广场奔袭。哈哈,似乎一切都是宿命,要是没有这次错误,我或许就没有火车站这段经历了。

我回来了。家里很好。回来先睡了一觉,然后起来吃饭,接着看了《布鲁克林》。

故事背景是1950年代的爱尔兰,青年人难以在家乡找到工作,所以大批爱尔兰人去往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查了下布鲁克林与纽约的关系,布鲁克林是纽约市下的五个行政区之一,其他四个行政区分别是皇后区、曼哈顿区、布朗克斯和史泰登岛。纽约尼克斯队的主场——麦迪逊花园广场就在曼哈顿区,篮网则是在布鲁克林。

初到大城市的艾莉丝,胆怯、思乡。她的姐姐托这边的神父,艾莉丝受到资助才来到这里,然而这里却似乎难以融入。知道她在舞会上,遇到了那个邀请她跳舞,长着一双迷人眼睛的托尼。kind, decent,虽然只是一个水管工,却实实在在是一个意大利人,有着浪漫与礼教。她一下子变得自信,通过了类似会计的工作。她和这个城市有了联系。托尼带着她看电影,见家长,去海滩,她学着护理皮肤、学着装扮,她褪去了青涩,因为有爱,似乎一切都不再值得恐惧。

姐姐却突发意外去世,艾莉丝回家奔丧,离开之前与托尼秘密结婚。回乡之后,她所受到的待遇似乎发送了突变,她的穿着受到邻居的称赞,她获得了姐姐会计的职位,她甚至受到当年不曾看她一眼的男神的追求。她迷失了,她不知道是不是还需要回去,回到布鲁克林。那里有托尼,可是在那里她物质上依然一无所有。留着这里,她似乎拥有一切——体面的工作,能照顾母亲,会有令人艳羡的婚姻,有大房子。直到,那个她再次见到她曾经打工时店主——那个尖刻的老太婆,一见面老人就无情地揭穿她已经结婚的事实,艾莉丝突然爆发了——

你想要什么呢?你揭穿我想要什么?要我不能留在这里?想要告诉我我休想过上好日子吗?

一顿宣泄,艾莉丝打电话预定了回去布鲁克林的票。

那天托尼刚刚出来,看到她。“她背靠高墙,身后就是标志性的布鲁克林大桥”。那一刻,太美了。

其实,看到中间女主角留恋家乡中的一切时,我的内心是暴怒的。我还是是一个玛丽苏式的头脑,我也没有明白她最终回布鲁克林的原因。我以为是她受到了揭穿。看过豆瓣,我才明白,是她对这家乡的人感到厌倦。还是这样可恶的人,嚼舌根、狭隘、背地散步谣言。

对,家乡还是这些可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