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照例点开爱奇艺,高分排序,看到了仅存于记忆中的”茶馆“二字,欣欣然地点开。
虽然中学的时候背过老舍先生的介绍,但《茶馆》其实并没有看过(看到电影中“同穿一条裤衩”,才想起大概高中课外阅读有节选)。这次通过这部约2个小时的电影,也算是对这部话剧有了一个算是不错的了解。
故事分为三幕,报幕的都是通过戏内的快板艺人展现的,郎朗上口又与时代背景、人物情境相映衬,很有特色。戊戌变法、军阀混战、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的社会风貌,由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以及茶馆本身的兴衰体现。戊戌变法一幕,难民进茶馆讨口饭吃;看似大方的秦二爷手往兜里一放,我以为要掏出点银子,却不想是把两个人要轰走;一旁吃皇粮的常四爷看不惯了,买了两碗面叫人家到外面吃。一旁的王利发老板这个解围啊,说常四爷你有仁慈之心,可这天下难民又岂是这二人啊,成千上万又怎么救得过来?说着往自己的房东秦二爷身边靠。这化解的能力,真是看得我服。秦二爷也是杠上了,说我就是要搞工厂,实业救国,这才能就这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呢!第二幕里,茶馆生意已然惨淡了,王老板已经改把后面的地方当做旅社给学生出租。接下来一大批人来要钱:首先是老伙计诉苦活多钱少,要求涨工资,王老板是顾左右而言他,拼命搪塞;接着是各色人等前来讹诈,老板没了法,掏空了钱袋来保开张。在这一幕里,常四爷出场给带了几只鸡过来。自从常四爷那句“我看这大清国要完”成真,四爷就开始自食其力拾掇起庄稼地,不似当年锦罗绸缎,如今粗布衣裳,倒还似当年血气方刚。此外,印象最深的是王老板替秦二爷劝曾经的国会议员出山,议员摇摇头,什么国会议员,以前是昏了头,还是去寺里练练经更好啊(忘了具体的话了,极有可能记错了)。最后一幕,茶馆将倾,家人逃往西山,只剩下王老板看守这几经改良的茶馆。秦二爷、常四爷悉数登场,各诉苦肠。最后,三个时代荡涤下的沧桑老人,按照老规矩唱起了送殡的念词,往天上撒起了拾来的纸钱。常四爷说,“我爱这国,可这国何时爱过我啊”。秦二爷唏嘘,当年气势汹汹地办工厂,倒不如吃喝xx… 送别两位,已是到了该结束的时刻啊…
这国何时爱过我啊
小小的搜索了一下,2010年的时候,《北京晚报》还曾经为常四爷的扮演者郑榕鸣不平:“直到今天,郑榕依旧是一个既没有行政级别、也没有演员级别的表演艺术家。而且由于没有级别,所以郑榕在住房和退休费上,都没有能够享受到和他的身份、经历以及作出的贡献相当的待遇。退休后,他一直只有2000多元的工资,最近才刚刚涨到3000多元。”,“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诞辰,国家对100名为中国话剧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戏剧工作者进行了表彰,然而,在所有的获奖名单中,都没有郑榕的名字。”。 (来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这部剧里,民、商都在动荡的时局下饱经摧残。兴时要闹革命,亡时战火践踏,遭殃的都是老百姓。这都是时代更迭的代价啊。想想如今,战火纷飞的中东,人民是怎样的活着。我辈生长与和平年代,虽然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可这些相比于战火,真的是一种高阶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