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可不是中国人理解的马克思。

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电影评分很高,而且一度觉得是讲玛丽和社会主义马克思的关系的电影。于是我有一次打开看了,幼稚的心灵顿时觉得难以理解。 啊,怎么是动画,而且怎么这么粗糙。没看两分钟就关了。

后来年岁渐长,知道马克思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同时我也不断地注意到,依然有很多人提到玛丽与马克思,提及的上下文是“朋友”,和“孤独”。

最近觉得挺孤独的,于是在上周打开曾经下载的电影,看完了,不加控制地落泪。

文件还是RMVB的格式,好有年代感了。讲述的故事同样是一个颇有年代的故事了。故事背景大概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ref, 有老式打字机,有手工打标签的流水线。澳大利亚的8岁女孩玛丽,怀着对朋友与美好的渴望,靠着从图书馆里受迫性扯下来的地址,向远在纽约的44岁奇怪男人马克思寄出了信件,附带一根巧克力。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孤独的维度中相交,生出可靠的友谊。玛丽的每一次来信,都让马克思惊恐不已;而他总是靠着对朋友的热爱,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回答她。玛丽从马克思的回信中获得了信心与勇气,她手术去掉了胎记、追求喜欢的男孩、并且凭借着对马克思对自己病症的描述,发表了重要的文章。她到达了人生的巅峰,但当她把发表的文章寄给马克思,并准备去找他时,她收到马克思寄过来的打字机控制杆(不知道具体叫什么),这是绝交的意思。玛丽的人生就这样顷刻崩塌了,一切光明的前景都被抛弃,她消极、酗酒,丈夫也离开了她。而马克思在痛苦中,意外地中了彩票,实现完金钱可以满足的人生愿望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意识到没有人是完美的,他终于原谅了玛丽。玛丽获得谅解后背着牙牙学语的孩子来到纽约,找到马克思的住所,却发现他躺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安静地离世了。而天花板上,是他与玛丽的交流信件。

我曾经以为真正的朋友,是不可能发生大的冲突的。但是后来我发现,不发生冲突,或许只是因为没有太近距离的长时间接触。持续地接触,总会发现好像对方没有自己那么以为地理解自己,很可能因此触发矛盾。玛丽对马克思疾病的研究,应该在之前的信件中已经提及过,但是他或许还没有特别大的感觉;但是这份研究发表的时候,马克思却真实地感受到了来自玛丽的背叛。从玛丽的角度,这或许是对马克思的关注、帮助,是友谊的表示;而从马克思的角度,他觉得彼此平等的朋友关系,突然变了味道——原来自己一直被当作一个病人被研究。同理心是建立融洽友谊的关键,但不可避免地我们总难以完全理解对方,也就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对对方意味这什么。我觉得,还是多正确地沟通,才可能减少因为不理解导致冲突的概率。

最后,好朋友难得,一定好好珍惜维护,并且多一些宽容——我们常常因为对方是好朋友,就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却不是更大的宽容。

附上片中的一些台词(摘自 时光网-玛丽和马克思):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象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跟我的很相像,但或许没有我这么多的裂缝。——马克思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美的。你是不完美的,我也是。没有人是完美的。——马克思

我必须接受自己,接受我的缺陷和一切。我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缺陷。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它们。——马克思

纽约是个非常繁忙喧闹的地方,我更喜欢住在安静点的地方,比如月亮上。——马克思

对于肥胖者,你永远不应该比你的电冰箱重,也永远不应该吃比你脑袋大的东西。——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