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看到木鱼推送的《棒!少年》,对所述的题材非常感兴趣,遂决定去看。
昨晚订的票,订的时候一片空白,分不清是订完还是一人未订,随机点了下——没有任何人订票。买了 2 张居中的票, 第二天和 好好 一起去看。 依然只有他们 2 个人,不免有些难过。
棒球,国内一个小众的运动;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在当今的信息洪流里, 也只是一片无人关心的浮萍。二者的结合,带来一种热烈与心酸的碰撞。从题材来说,非常亮眼。
虽然是记录片,但通过导演的思考、剪辑,具备较好地故事性。开篇,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荒野地中, 不断的向后面的小孩重复,“去了那边好好干”。结尾,那个小孩又回到了荒野,喊出了一句“大伯, 可不要抛下我”,然后是微笑,举手,手掌的手指一只只蜷缩起来。整体看起来,双线并重,首尾呼应, 故事算是完整。
影片(记录长片)的剪辑,个人认为也足够的优秀,既有郊区的冷峻、赛场的定格,还有破窗外红黄交替、车灯的闪烁,活泼、轻快的 MTV 式踩点节拍。一些远景分外有感觉,除了木鱼公众号提到的,棒球队走在绿色防尘网覆盖的地面的剪影片段,还有纽约街头,巴士车窗反光映射的明媚街道。这个带有蒙太奇感觉的片段,一开始一个女人的头像,接着是小双的睡眼, 然后再是女人,然后是小双睡去,然后女人倒退,才发现原来是巴士车窗倒映的街景。明明就在眼前,却只能在睡后、玻璃里呈现,大概是暗示亲情与繁华,对这群孩子而言,终究是不曾拥有、也很难在以后拥有的梦幻吧。
电影最让人震撼的话,大概是小双那句 “机会只有一次” 吧。马虎大概不能理解机会的难得,他可能缺乏这方面的考虑;而小双未免又太过悲观,把失利、别人的期望看得太重了。我们当然无法、不能苛责小双、马虎。只是感觉到难过吧。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想要改变命运,机会确实是非常少的,错过了,可能再也不会有。如果我们错过,不管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遗憾,都要尽可能打起精神,迎接后续的人生。这句话卵用没有,但无比正确。
电影让我觉得警觉的,是马虎不会国歌。电影中,马虎来自宁夏,父亲戴白帽,烤羊肉串;妇女扎头巾,有祷告习惯,从自己粗浅得不能再粗浅的知识来看,马虎应该是回族人。不会国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马虎自己不怎么爱学习,也可能是当地爱国教育不到位。虽然这么去议论人不好,但是民族问题,还是一定要时刻注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或者更现实的,国家持续向上,普通、底层群众越来越好,离不开统一的民族、国家意识。大家心往一处,力聚一方,才能让大家过得更好。
片中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一些弊病,譬如“花了一千万建好、才用 2 年马上又要铲了盖楼”的棒球场,北京郊区稍显破败的农村学校、城市与农村发展严重不对等等。 这些问题已是不新鲜的,但在当代高唱赞歌的时节,还是期望我们的政府能够保持清醒的认知。
最后,希望国民教育继续向前,喜欢这类电影、关注现实生活的人越来越多。
——————————
建议读一下: 许慧晶专访。这部电影是由爱奇艺投资的, 所以影片开头有 “龚宇”,除了这个电影长片,可能还会有剧集。如果后续有投资感兴趣,甚至会持续跟拍。 希望也能弄出一个《人生七年》,看看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下人民的发展轨迹……(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