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还是太忙太懒惰了,一年只写了一篇博客。年终总结也是一拖再拖,现在已经是 12-30 EST 2 AM, 起一个头,明天继续吧。
年度歌曲
GARNET CROW 的 Happy Days?.
幸好这个歌名是英语,要不然又得复制了。
不过今年还是进步了 —— 上周刚把 50 音表拷贝到 Notion 里面……
- 开头吉他旋律重复,然后鼓点入场,节奏激烈了起来;
- 0:23s,Yuri 的声音启动。不过第一句歌词是 close island?, 哈哈,完全听不出啊,大概就是日式英语吧。
- 0:52s, 人声变调,开始为副歌铺垫;这里感觉有点厉害。就算会日语,我估计也模仿不了。
- 1:08s, 第一遍副歌,很动感,直到 1:37, 基本是 3-3-5+ 的节奏,最后结束在 making happy days 的重音,很漂亮。
- 接着到 2:05,副歌重复的间奏,衔接很棒。
- 然后开始第二遍副歌;但和第一遍不同,
- 到 2:01s, 开始转入吟唱,Yuri 时刻.
- 2:53, 第三遍副歌;这次和第一遍副歌比较接近。
- 3:22 副歌开始结束,直到 3:36, 都是“哼啊”的哼唱,一种让人愉悦的人声,让情绪渐渐舒缓。
- 之后就是人声退出,乐器独白最后结束在一声鼓声里。
因为是音乐门外汉,所以还是不太能准确刻画出音乐的整个框架,感受上受制于状态,现在也写不出太准确的描述。 或许可以把这个给 GPT 或者 Gemini 给分析下里面的乐器是什么。或许明年可以做这样的事情,这样对编曲会理解得更专业一点吧。
本来还有几首候选,比如 风和彩虹、call my name, Holding you, and swinging 等,最后选这首 Happy Days, 主要还是综合了听歌次数、情绪正向性吧。 如前面的列举,今年基本都只听了 GC 的歌,目前专辑还没有听完,期望 25 年能听完吧。 另外也期望日语能够真正的起步,有这些歌曲,简单入个门应该没问题吧? 不过也许听得懂了歌词后,很多歌反而不再愿意听了。 哈哈,GC 的歌还是 vocal、编曲比较好,歌词看翻译已经不在自己的审美年龄段了。
PS,看 《QQ 音乐年度报告》,《拔萝卜》是我收听次数最多的歌曲…… 新手父亲的哄睡曲,好唱好改还可以无限循环
身体、精神有风险
前面内容写到 12-30 的 3 AM+ 结束,然后睡觉睡到 10 点起来, 妈妈已经做好了早饭,并开始做午饭。和小宝一起吃完早饭,自己洗漱上厕所,已经是 11 点 20 多; 带上午饭,头晕晕地去公司。 在公司排查 2 个 cases, 然后看、申请 Canada tax, benifits 摸鱼到 5 PM+,开始写代码,到 6PM,收拾回家。 吃饭,陪玩,大概晚 9 点多妈妈开始给小宝洗漱哄睡;自己又开始研究 Canada 的货币 ETF; 晚上 10 点多小宝在屋里闹,进去陪睡; 迷糊着睡着,大概 1 点半起来,洗漱上厕所,大概 1 点 50 时完成,回到床上,播放蜻蜓 FM,难以入睡; 起来上厕所,看股票;微信有银行客户经理的消息,希望做下调研,处理了下发现链接已经过期了;看微信订阅号,申请加入语音的一个群; 停留在微信界面,决定改微信的个人信息:名字改为“亏本的 xxx”, 地址改为加拿大多伦多,个人说明改成“变老就是不断地失去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比如睡眠,甚至拉屎”。 小宝醒了,妈妈喂奶哄睡,我静静地看着。大概已经快 7 点多,依然不能入睡;翻身搂着妈妈,又翻身陷入遐想。 似乎慢慢地就失去了意识,最后,被小宝的哭声叫醒。 9 AM 了。和小宝一起吃饭,然后开始准备午饭;10 点多, 妈妈穿戴小宝准备出门,跟妈妈说今天我要写总结,不出门了; 妈妈带小宝出去,我把饭蒸上,开始开火把锅烧热倒油,依次放入肉、蒜,然后等水干。 过程中打开 Youtube 听新闻。 锅里差不多,放入姜粉、姜黄粉调味,放入香菇、白菜梗炒匀,等待菜过生。 Youtube 听到 Canada 冬天 homeless 好像有冻死?听不太懂,盯着屏幕字幕看了几遍,分享给妈妈。 锅里差不多了,放入青菜,搅拌,盖上盖子,等待上汽;上汽,关火。 已经是 11 点 40 多了,应该准备写总结了吧?嗯?Youtube 没关,坐下来看了下,不太舒服,先去床上躺下吧。 靠着被子躺着看 Youtube, 看到了一个老外介绍上海,看完再看介绍北京的,妈妈和小宝回来了。我没有出去。 看完了北京,妈妈已经吃完在弄小宝,我出来吃饭,边吃边看北京下面的评论,哦,挺多人为天安门事件正名的; 翻了好久评论,返回滚回评论头部,继续看下一个重庆; 小宝在里面睡着了,我吃完也进去,小宝哼唧了下,幸好没有醒;靠在被子上,看了成都。 有点乏味,出来看到妈妈在做饼干,已经切好了皮,在戳洞洞。看着好复杂,问妈妈这个洞洞必要哇?是苏打饼干,需要这样的! 上厕所,看手机,小宝醒了,赶紧起来洗手给小宝准备水果。 陪着小宝吃水果,妈妈戳完了洞洞,放饼干到烤箱,开始洗碗。终于弄完了,妈妈又接管小宝准备出去,我也把视频听完了。 妈妈和小宝出去,我坐了下来,开始写这些内容。
这大概就是 12-30 ~ 12-31 的过程。去年糟糕节律的一个缩影。
晚睡、然后低效工作、次日失眠、自控力下降被碎片视频控制,我总结其为 晚睡恶性循环。
似乎我可以主观地控制每一个坏行为,比如我每次都信誓旦旦的说早睡、不加班,把手机上的 Bilibili 卸载, 而且这些行为在某次 swear 后往往也会起效。但之后的某天,当下班回家、把家里事情弄妥当, 恰好是周五,这时脑子里往往会有一个声音跳出来说——放松下吧,然后我就欣然打开电脑,开启了“不加班”的周末晚睡循环; 当然,也可能因为需要赶一个自我承诺的时间点,开始加班型的晚睡循环。
分析原因,首先这是中年人的无奈。家庭、工作、睡眠、大脑放松、运动、学习,每个理论上都要顾及,可人只有 24 小时,必然要有取舍。 当我初来加拿大的时候,孤身一人,和同事住在一起,也不用做饭,没有家庭琐事,那 3 个月我基本保持着较理想的节律,能早起跑 1.6+ 公里。
其次需要承认自己做不到“慎独”。例子就是 8 月我开始独自居住时,坚持的节律很快就被打破了(也因为多了一个要给宝儿录故事的 action)。 提升自控力是需要能量的,在负荷过重的时候,自我感觉很难有能量去重建节律。 或许来自身边人的监督很有必要,可惜妈妈对我还是不够强势,而我一旦上头,可能也会忽略掉妈妈的监督。总之,自控力方面需要提升。
晚睡恶性循环对身体和精神都造成了影响。
年初做了肠镜复查,溃疡性结肠炎已经好了很多,只有直肠附近有炎症了;不过最近 11 月做肠镜,炎症又变成多发、弥漫型, 医生让先加量,不然就要上单抗了。肾炎已经很久没复查了,单单这个行为就是非常危险的。
精神上,短期是导致情绪很不稳定,易怒、暴躁或者极度沮丧。长期上,感觉对周围的事情都变得迟钝和麻木了需求,探索欲、行动力降低,一切似乎都有点索然无味了—— 我好像有点体会到了很久以前一乐师兄说的“很好,至少还有东西能让你熬夜”的那种感觉了?可偏偏这种感觉也是熬夜所带来的?荒谬啊;
罢了罢了,说这些没必要也无意义。
最后记录下自己脸上瘢痕疙瘩的情况:年初自己去北大深圳做冷冻和激素针,让瘢痕消下去一些,然后遵循意见去做了 Sr-90 的放射线治疗。 我做完了一个疗程供 10 次的放射(感谢 IRCC 以最慢的速度审批我的签证!),做完的时候(4 月)还没有特别显著,等过了 1 个月, 我惊奇的发现左边已经基本平了,颜色也不是很突出;右边因为比较严重,还是有一点凸起,但整体也平了很多。
关键是,我能感到它不在“长”了。现在已经 8 个月过去了,它还是很稳定。果然,它是一种“癌症”啊!
感谢北大深圳的良心医生、感谢协和深圳的核医学科。自我总结,治疗瘢痕疙瘩,放射绝对是需要做的一个步骤(不管是传统的 Sr-90, P-32;还是电子线、SRT-100);同时点名批评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现名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的何仁亮主任,让我打了 10+ 次激光,浪费 2 万+ 和几乎每月一次请假,最后在瘢痕有了改善的情况下又开了环钻手术(这和激光完全是另一条路子)却没有开 SRT-100,导致几个月后复发严重(我完全有理由猜测他在拿我做实验,哎,还是太听话、太盲从了,即使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因为沉没成本和对医生的信任,最后还是坚持了下去。但错误的坚持就是坏事的开始;而自己在做完环钻后有些消极的应对,也是导致功亏一篑的关键。只是呢,当时自己确实太忙了!新得了宝宝,然后又得了 UC,又离开了熟悉的公司,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公司团建的假期,去深圳二院尝试做下补救,人家又要先搞激光才给做 SRT,而偏偏他家激光又坏了,哈哈,就是这么不凑巧呢……写着写着自己都笑了)。
工作:累了倦了
出于意料,这份工作给了我和妈妈、宝宝出国的机会。虽然不是最理想的美国,但多伦多也算一个不错的地方。
而就工作本身而言, 首先是技术上,只学习实践了很少的东西:
- 年初的时候搞了下 Deepfake Detection, 但是也就准备了下数据,微调了下模型,拿 AUC 选了一下阈值就结束了。模型本身根本没有 touch. 想起来,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当时处理数据的时候在图片格式上有一点偏差——大概就是 pristine 都是 png, fake 的很多是 webp, 所以当输入格式是 webp 的时候,模型一定会输出 fake 标签。图片编码格式的过拟合,应该也是 image classfication 里的典型坑吧?至少根据 Charly 的点评,这个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增强方法。不过自己发现的时候,还是觉得大受震惊!毕竟模型看到的就是图片本身,编码的 format 规律已经在 decode 的时候去掉了。但模型本身却依旧从数据流里看出了编码的痕迹,不得不说超出了自己的固有认知。这就不得不让自己再次体会到“思而不学者殆”了,一顿凭直觉的操作,直接掉进最基本的坑。读书太少啊!
- 其余时间就是维护 VT, 想想做的事情,主要包括配合支持 STS, 重构 ASR 模块、优化 Translation 效果、减少 duration targeted rewriting rate(加 pause 和 silence-handling,深搜找最优合并路径,枚举找最优分配范围) 等。仓库代码质量上去了一个台阶,不过业务效果上实在没啥绝对的正向收益吧。毕竟按 Expert 的话说,“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 lip sync”,所以自己做的这些,又算什么呢?
- 算法上,第一次了解到了“扫描线算法(Sweep Line Algorithm)”,很巧妙,但是还是没有 100% 确认自己会了——因为我对 GPT 的代码有一点质疑,但 GPT 打死不认为自己有问题。我实在又没有时间系统了解(了解到这个时候,我还在做肠镜准备呢……),也就这样了吧,知道个名字就很好了——扫描线算法,用图形面积周长问题(如天际线问题),我是用来解决求覆盖最多点的、固定宽度的范围区间(能够转化这个问题是第一个关键点,GPT 真的很厉害)
-
语言上,了解了几个 Python 里我觉得意思的东西:
-
A rule of a thumb of interface typing: expect generic types, return specific types. This gives users of your functions and classes the biggest flexibility and safety (ref). 输入要接受最通用的类型,返回要用最确定的类型。从 MyPy 的错误里看到的。PS:MyPy 实在太严格了,把 Python 的随心所欲都给抹杀了,完全要走静态语言那一套,但是受限于 Python 的语法和自身能力,又做不到 100% 的准确,用起来的感受实在不好恭维。不过呢,用它还是可以显著降低 Python 代码 typo 导致的低级错误(想想程序跑了 1 小时后,突然因为误入一个分支然后因为 typo 而报错?杀了的心都有),在 produciton 上收益还是很大的。另外对开发者而言,确实通过这些错误,让开发者学习到很多编程 best practise.
or
,and
在赋值时的巧妙运用 (或者是 tricky)# case1: set default when None. 算是基本操作,简洁也好理解 def _fn(logger: logging.Logger | None) -> None: self._logger = logger or _get_default_logger() # 比 logger if logger else _get_default_logger() 好! # case2: 复杂情况,来自 pydub.AudioSegment. 看懂这个才真正理解 or, and 参与赋值时的本质: def duration_seconds(self): #: 1. and 优先级高于 or, 也就是先结合 and, 再结合 or # => (self.frame_rate and (self.frame_count() / self.frame_rate)) or 0.0 # 2. 短路逻辑: # 对 and, 如果左边为 false 语义, 那么整个 and 表达式直接返回左边表达式的值,否则返回右边的值 # 对 or, 如果右边语义为 true, 那就 or 表达式返回左边表达式的值,否则返回右边(对应 case1) # 分析下面的逻辑,即: # 先做 and 求值, # - 如果 frame_rate 为 0,左边语义为 false, 整个 and 直接返回 0; # 再出来和 or 做表达,返回右边,即 0.0 # - 如果 frame_rate > 0, and 部分返回右边值,为 frame_count() / frame_rate # 出来和 or 做表达, 如果前面是非 0,则返回该值;否则返回 0.0 return self.frame_rate and self.frame_count() / self.frame_rate or 0.0 # 对比下下面的改写结果,你喜欢哪个?反正我喜欢下面这个…… def duration_seconds(self): if self.frame_rate: return self.frame_count() / self.frame_rate else: return 0.0
- Python doc-string 的方案:https://github.com/sphinx-contrib/napoleon 我以前喜欢用 Numpy 的风格,但也不是很严格遵守,而且发现用这个风格的很少; 很多好像是直接用的 ReStructedText 的语法,更加繁琐。 然后看到了这个仓库,了解到原来还有 google-style,感觉更轻量一点。后续更倾向于用 google-style without type note 来写一些 doc-string.
一个 app 可能最多做个半年就差不多没啥新鲜技术了。剩下的,就该要重点攻关和深入了。可惜公司对自身、业务、我个人的定位,都不太允许我做太深入的东西。 不过团队每次的周报、分享还是能让我有很多的“入口”去了解前沿的技术,虽然暂时无法去深入,但知道大概只有啥,也算是一点点收获吧。
PS1: 因为自己基本就搞搞工程实现(调包都算好的了),所以也不用再做团队内的技术分享了。好处当然是少了压力,但也就导致在理论层面去深入了解技术的机会也减少了。
PS2: 当时听到周会上讨论 audio 方向招聘的事情,几番犹豫,后面还是问了 Charly 是否自己可以来做这个方向?Charly 的意思是这个东西并不是要做技术方向的深入,而只是统筹整个产品维度上 Audio 技术的整合,可能和我的预期不太一致。我听了也就作罢。
PS3: GPT 真的让编程变得更容易了。在 IDE 集成级别的代码辅助上,我个人还不太能认可其效果,但其对算法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实在让我刮目相看——其实也基本就是说,对一个非常有自信的开发者(如写逻辑代码的我)而言,它的产出依然看不上;但对一个小白级别的开发者(如写算法逻辑的我),它的启发性太强了。总之,不可不用,但不可全信。补充一下为啥我不认可当前 IDE 级别的效果:我用了几天的 Vscode Github Copilot, 它的补全看起来能减少很多低级代码的书写,但是如果你不细细检查,就很容被它坑(对应前面“不可全信”的观点);而且我也 讨厌停下来思考时,突然冒出来一大段补全,导致精力被分散。我用的不是最顶尖的代码模型,所以这个结论可能要被 argue, 但是大模型搞编程辅助甚至自动编程,已经是未来确定性非常高的方向,最近好多大佬都搞这个去了,所以也无需我来溢美了。
其次是业务上,前面说到自己短暂涉猎了 deepfake detection(算是一个半刚需的方向吧), 然后就还是全人力搞 VT 了,而且依旧是去年的 scope。所以比较下来,比去年涉及的业务要少一些。
今年 VT 方向新加入成员,一开始偏向业务管理,基于一些客户的要求,他提出了一些我当时不太理解的需求,如如果音频实在太长,那就直接截断?允许时间轴不对齐?我没说太多,还是做了。现在回头来看,第一个需求是不普适的;而第二个需求却非常必要,甚至现在看来很多客户根本不需要“时间轴对齐”,他只要视频好,声音对,翻译到位就可以了。这个点给我很大的警醒——自己的思维确实很容易被一些预设的规则所束缚,甚至都忘了这个预设可能根本就不成立。所以呀,脑子要灵活,不要总说这不合理那不合理,要不断跳出条条框框来,实践出真知。PS,所以不得不佩服这位同事和 Charly 了,继续学习吧。
总结一下,技术实践乏善可陈,业务覆盖只减不增。如果不能养老,那这就是要被开的节奏了……
哈哈,经过这一年,我基本也认清了,自己不太适合打工:
- 做不好中层
- 心不够狠:往下不能压榨,左右不能争夺,往上画饼心虚;
- 做不大盘子:容易钻细节,视野不够广阔,scope 很难扩大;自信不够,不敢立项目
- 做底层容易把自己累坏
- 不自信:工作战战兢兢,向上不敢打太极
- 做事极易分不清主次,容易陷入到无所谓的部分(比如代码实现的质量)而导致目标延期
- 极度自我压榨:自己给自己总是估太紧的排期,又脸皮薄不喜欢延期
- 对上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容易被 PUA,也容易心灰意冷
本质还是性格的问题。现在我可以客观的看待:它让我虚心、不怕困难;也让我很难适应职场的规则。我没有张一鸣那样的自律、眼光和强者心态(ref_)。一个胆怯的人,如何才能在社会丛林里稳当地爬梯子呢?
最后再简单记录下公司和行业的一些信息吧。
公司今年有很大的变化:
- 人事上,切断与中国的直接联系,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员工
- 首先是在中美对抗的背景下,决定整体迁移到北美,愿意走的办工签,不愿意走的留在深圳灵活用工,然后一小部分有旅游签的先到美国打黑工。但 5 月的时候,突然 1. 说公司遭到举报雇佣非法员工;持旅游签工作的人全部连夜回国,同时在国内灵活用工的人全部被老板含泪清退(也不是很多,也给了来北美的选项,但可能受限于签证要求或自身情况有部分人只能离职),非合法员工的工作账号被冻结,确定要来北美的停薪留职直到过来。 2. 非正式途径询问是哪个国内员工在 xxx 招聘网站(不熟悉北美求职的压根不知道这个)恶意写评论污蔑公司,影响公司招聘。
- 开启大规模招聘(销售、研发),但招聘的人也有快速离职或劝退的。有一个是要求涨工资没谈拢走的,刚入职的 CTO 甚至发邮件通报他要离职,在 xxx 会议室,大家有需要可以找他交流下细节……还有一个是干了几个月主动离职的,快速、全栈地做了很多功能,据说老板很欣赏,但国内开发普遍吐槽 bug 巨多,缺乏同步。他还找我想说服我搞 monorepo, 我当时不太同意;但后来了解了下觉得也是一个趋势吧,也没有很抗拒;最后在小老板的要求下这个需求还是搞了。现在看来,对我开发的部分还是偏正向的。
- Network 无处不在。CTO 是老板之前的同事,CTO 招的人也是同事;印度 leader 招印度裔,新入职员工整体华裔居多;公司激励员工介绍认识的人入职 —— Good people know good peole.
- 一名深圳早期员工被开除,据说是话多、活没有干好。根据我的合作感受,能力确实一般,但工作态度绝对没得说,人品也很好。
- 大部分新招员工是在美国工作的,但也有部分人不在美国,远程办公,但未来可能去到美国或者加拿大。
- 业务发展上,完成第一轮融资,但收入增速有一定放缓
- 据说老板的融资能力很强,能拉来这么多融资 Charly 觉得很厉害
- 现在以 SLG (Sales-Led Growth) 为重点
- VT 在用户认知层面应该还是顶级,但迭代速度放缓,外部竞品变多,实际产品体验较差
- 在更动感的 avatar 上完成了一波竞品对齐;新的工作流(依赖第三方)在形成,对之前的自有流程形成了一定替代
- 视频生成模型层出不穷,基于自身业务目标在做领域模型,数据上人力投入较大;得到董事会认可
- 大力投入 text editor, 目标是生成更好的视频,同时积累端到端数据供未来直接生成;董事会认为需要更清晰的路径
- 投入 mobile 开发,迭代很快,目前只面向 IOS,已经上线一版
行业层面同样日新月异:
- 基础大模型 training scaling-law 似乎到达了一个平台期,COT(现在称为增加 inference 计算量)成为新范式。
- 视觉生成模型层出不穷,多模态大模型成为标配
- OpenAI 内部争斗不断,表现日渐乏力,Anthropic 和 Gemini 步步紧逼;中国的大模型效果逐步接近,DeepSeek v3, 海螺在国外有一定反响。
- 极越垮了,负面消息沸沸扬扬. 当年百度宣布造车,股价 300+ 的时候,没有想到卖股票;在一个毫无意义的部门呆了 3 年才决绝离开。离开前还在担心手里的未归属股票就这么丢了,以后车造出来了损失多大啊?失眠时刷到这个消息,终于幡然醒悟——自己的眼光太差了,这家公司早已经被时代抛弃了。陆奇离开的时刻,就已经足够说明老板不行了,可惜自己没有及时明白,只会随波逐流,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啊……
生活:兵荒马乱、悲喜交加
在离开深圳前,奶奶帮着照顾小宝。那段时间妈妈去上班了,我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在家办公。翻看照片,那个时刻似乎非常的轻松惬意?工作时间更加自由,晚上带小宝去地铁站接妈妈,周末带小宝去公园里爬,在深圳湾边上玩虫虫玩具。但细想,似乎也总是被失眠困扰,偶尔要出来到客厅里才能睡着。另外,小宝坠床了 2 次,想来依旧后怕。
签证迟迟没下来,自己在患得患失间痛苦,我用塞翁失马来安慰自己;当我真的坐上飞机,在万米高空中时,我突然想到过去之后,自己就是真正的孤身一人,再也不像在国内的时候,随便就能回家了。恐惧,然后是痛苦就涌上心来。
在多伦多独自呆了 4 个月,这 4 个月初感新奇,然后逐渐平淡。也许再年轻一点,或者再空闲一点,我会在周末的时候走远一点吧?但现实是我只是呆着,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了,此外没有任何探索的欲望。我在煎熬地等待着妈妈和小宝的签证下来。
妈妈和小宝 6 月回了重庆,在重庆妈妈为小宝举行了简单又正式的周岁礼(按照农历算的周岁)。奶奶和爷爷主动计划着去了重庆,和外公外婆一起参加了仪式。我看了监控,小宝看着好瘦了,外公随机应变的能力好强。在重庆的时候,妈妈收到的支持不足,小宝也不是那么听话,妈妈曾经发消息过来说她可能不来多伦多了,她感觉一个人带不了娃。暴躁、易怒、抑郁、暴力倾向。我知道,她又处于危险的状态了,庆幸,她让我知道。
还好她扛了过来,签证下来得也远比预期早。8 月 31 日晚,我在公司(wework)睡一晚,次日终于完成了租房手续。买床买被子,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回了四川老家。
在老家的两周,是我今年最开心和放松的 2 周。我吃好多的菜、好多的饭,拉屎拉得又肛裂了……
我带着小宝每天拿着塑料蒲扇指瓜瓜,看她“钓鱼”,跑趟趟。我和妈妈在小县城外的宽阔马路上练车,去县医院补开小宝前不久打狂犬疫苗的病历。
然后去重庆,盛大的欢送晚宴,我上次见还是婚礼那次。
然后是去机场,小宝舅舅和外婆送的,没有听到停车场,小宝舅舅被让先直接回家了,外婆等我们吃饭、托运妥当,自己坐地铁回家。去多伦多的旅途,重庆到香港再到多伦多。
重庆到香港时间短,靠着妈妈买的贴贴玩具过关;香港到多伦多全程不能说非常顺利,一开始我和妈妈没并排挨着,而妈妈边上的位置条件太优越,人家只愿意换起飞的一截;好在后面我们还是选择换到我这排挨着,虽然空间挤了,但是两个人挨着,基本能抗住小宝的哭闹了。后半程开始,小宝睡去,想不到睡得那么沉,怎么弄都不醒,救了命。下飞机排队办签证,小宝在队伍里止不住的哭闹,妈妈靠着柱子垫着脚蹲着用围巾盖着喂奶;出机场坐回家的火车,半天刷不上 NFC 买票。好在,最终我们顺利回到了租的地方,新的家。
接下来,我在 OneNote 里有一些生活的记录,这里直接复制下来:
-
0927
小宝过来6天了,现在7点20还没起来。虽然中间醒好多次,但这也是第一回这么晚还没起来。 刚回来的时候,一开始下午3点多睡,凌晨3点多起。然后是6点起,现在估计快倒完时差了
-
1003 遗失的鞋子,团建的担忧,拖延的工作
内心兵荒马乱。
-
10.12 妈妈今天又找到了四叶草,真是神奇 今天下午出来,快速办了图书卡,借了书,出来有草坪,大宝宝小宝宝在阳光下玩
好幸福啊
呆在这边还真挺好的,空旷,不拥挤; 少一些关系的影响
-
10.14 小宝最近语言大爆发,能跟着学得好像了:袜袜,纸,说得真好
-
10.27 昨天很开心,枫叶,阳光,好吃的烤排骨,pizza.
昨天又好难过,以为钥匙丢了,很生妈妈的气。(最后发现只是放到了一个隐蔽的袋子里)
晚上没及时检查,小宝睡前拉粑粑,洗的时候哭得很厉害,妈妈着急,指甲戳到了小宝的脸,一条比较长的痕迹。
结痂了,但昨天看应该掉了一点肉,有可能要留疤痕。唉,这个恼火,理论上鼻子到额头还好,希望不严重,以后也能治疗吧 一切平安就好啊,对比起疤痕,钥匙丢了,算什么呢
自己情绪要稳定,天塌下来,自己要扛着
-
10.28 担心小宝脸上会有疤痕… 状态不太好,我的宝宝真的难
-
11.07 小宝脸上只有白的咯,6天结痂就掉了
-
11.13 小宝额头白色的痕迹还是让人担心。 目前还是没有 raise 尝试涂 vasline, 上个周末去 shoppers 问 pharmacy,也没有啥有意义的结论,说还是让医生看看
-
11.28 做完肠镜,回来路上,小宝叫了妈妈。小宝又长大了
-
12.5 昨天下了雪,来多伦多看到的第一场雪,典型的北方的雪,颗粒状,风很大,打在脸上疼。 妈妈很高兴,小宝好像一般
早上妈妈说舞蹈课的诉讼结果出来了,赢了,对方赔800多。但是对方说她要反告妈妈违规卖课。 我听了有些生气,觉得妈妈还要耗时间在这个事情上。 唉,这个事情上自己不是很支持,毕竟自己是利益受损方,上次半夜起来弄庭审,小宝醒了哇哇哭,晚上基本没怎么睡,周六就肚子疼了,很难说这些没有关联。
但反过来想,越是利益相关的时刻,才能越是看出情谊吧。妈妈好像没有特别考虑自己的感受,但她也说期望下次能在我们这边睡觉前弄,也算是考虑了吧。自己还是要多支持。
另外再次感慨,永远不要尝试改变别人,否则会让关系变得不好;改变自己是唯一的出路。关系的维系,需要双方各自主动靠近改进,否则也会难以维系吧
-
12.09 最近妈妈做了好多饼干,真好吃啊
今天一早醒来,妈妈就已经做好了,想不到那么蓬松,圆圆的鼓鼓的,真是难以置信
-
12.23 妈妈昨晚花了好久的时间(8 点半-9 点半,11 点-12 点半)扎好了彩灯
-
12.25
难以置信,出电梯擦凡士林时,小宝刘海遮住的地方,竟然又是一道指甲划伤的结痂,昨天没有,一定是昨晚或者”今早出来的
有点深
非常愤怒和震惊。责怪妈妈,责怪自己,想要打墙
唉,可是最后只能接受;下午睡觉双氧水消毒,再抹了红霉素软膏;起来看结痂明显掉了些,红了;不知道好不好,晚上就没敢抹了;让它自然愈合吧
晚上小宝不睡觉,估计 12 点多才睡。
晚上妈妈做了 gingerman 饼干,虽然是仙人掌形状。非常酥脆好吃。黄油,糖和努力持续的搅拌,有了这种神奇的魔力。
晚上熬夜看了下 b 站,碎片的视频,但是比较轻松。看到 3 点。吃了香蕉橘子坚果花生和买的那个脆饼干。
小宝额头上的两个伤疤,是今年最大的伤痛,特别是第一个,白色的,长长的,鼻子上方,比眼睛的水平线稍微高一点,非常明显。 我不止一次的想,要是我那天在没有找到钥匙的时候,能够心平气和云淡风轻,是否这一切就不会发生。我又想,也是幸运, 最后是戳到了两个眼睛中间,如果戳到眼睛,那更是一场悲剧。
低落的时候,我觉得好对不起小宝,她一懂事就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兴奋的时候,我想这就是个小问题,且不说科技在进步,最差就是切开瘢痕重新美容缝合,应该也会减小很多。
这是一场心智的磨砺。大人的态度无疑决定了小孩的态度。如果未来自己还是这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无疑是在重蹈覆辙——我不要、不能让我自己的童年再发生在她的身上!减少物理伤害,消除精神上的负面影响,让她成为一个无比自信的女孩子。
我需要行动起来,磨砺自己的内心,快快成长。我不再是我自己,我是一个父亲了。
另外,我总说自己很累,家庭工作都要管。这无疑是事实,但这不应该成为托辞,我本应可以做得更好。想想这一年,自己作为丈夫,是否有进步呢?好像并没有。
需要更积极的思考、行动,而不是困在原地只会任情绪肆意流淌。
少一点兵荒马乱,少一点大喜大悲,尝试多一点平静吧。
学习
今年看了 13 部电影/动画,估计是接触以来最少的一年了,不过都还挺有意思:
- 《坠落的审判》
- “如果我们把平时的争吵录下,是否也会类似这样呢。女主说不能因为一段争吵就去判定一段关系,它只是一段切片,一个极端反应下的特殊表现。我很认同,但也明白太多这样的极端,最后就彻底定性了你的生活。 这不是婚姻的失败,是人生的失败。这是一种观点,但显然不全面”。 这是我写下的豆瓣评论。
- 我和妈妈,暂时还没有过剧烈的争吵。但我可以想象,如果我的孩子发生了片中类似的事情,那这种争吵有极大的概率发生。《海边的曼彻斯特》,《驾驶我的车》,类似的电影都揭露了相似的结果——当孩子发生重大变故,夫妻二人的关系将出现重大裂痕。
- 这种裂痕,可能有怨恨,可能是无法触碰痛苦,总之,当事故发生的那刻,你就不再可能是曾经的你了。人是动态的,这个动态或许在这种情况下会体现。
- 《可怜的东西》:第一次飞多伦多时,国泰航空飞机上看的。国际航班就是不一样,可以放尺度这么大的电影。然后电影本身,只能说有点猎奇,没啥意义。
- 《小丑 Joker》:第一次纯英文字幕看电影。恰好多年前和同事讨论这个电影(名)的时候,他也是看的英语抢版。很好的一部电影,他一开始不是一个坏人。
- 《黑天鹅》:黑白天鹅,如何才能共生?我也思考过类似问题——我是否可以更加有城府一点?
- 《星际宝贝 Lilo & Stitch》:学英语看到的这个电影介绍,然后赶紧找来看了——因为这个 Stitch 在我小时候好像很流行啊?很多人的衣服上有这个形象。哈哈,现如今才知道人家是谁。电影本身也挺有意思的。
- 《黄金三镖客》:终于看了这部电影。2 个字,优雅。
- 《城市之光》:卓别林式喜剧,可惜我都快要忘掉内容了,看了简介才记起。
- The Lost Boys: Reddit 上看到的推荐,看完才明白文化、审美差异真大,人家鼎力推荐,我看完觉得这什么?我还是看经典吧……
- 《绿里奇迹》:也是终于把这个 Top250 里的电影看了。电刑那段实在是太震撼了,至今想起头皮发麻。
- 《花开伊吕波》:一个周末肝完的,因为《白箱》有所期待,结果很失望。罢了,年纪大了看不了这些了。
- inside out 2: Anxious 上线;hockey, for future, or for friendship? 这可能不止是小女孩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很多大人面对的问题,比如老詹……
- The Princess Bride: IMDB Top 上找的,在豆瓣上观看、评分都较低。属于老外的童年回忆吧?还是挺有意思的,我后面还偶尔在 Reddit 上看到用里面人物的 Gifs 呢
- 《因果报应》:绝对是 2024 年必看电影了。
- 算得上暴力美学吧,很有昆汀的感觉
- 导演的悬疑设置本质是通过误导观众来实现的,是不是有点太讨巧?还是常规操作?经验还不丰富,以后可以再看。
- 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对孩子的教育:女孩收到侵犯,不是希望破灭,而是直面并且要活得更加努力。怎样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的?电影通过一个“父亲绝对相信孩子、坚持让校长道歉”的故事给出了一个学习的窗口。这无疑也是对我的一种抚慰了。
书籍上,只看完了 2 本书:《巴黎圣母院》,《乌合之众》。
- 《巴黎圣母院》:雨果的写作技巧确实很强,巴黎也确实很魔幻。卡西莫多,卡西莫多,看完我终于知道你是谁了!
- 《乌合之众》:“大概看完,有点观点还是让我很受益(比如不能废除陪审团制度,因为群众相比法官,更难以收买,更能迎合舆论的需求);有些感觉偏激了,不过本来就是观点型的书籍,并非真理”(复制豆瓣评论)
另外,长期在听一本书 Concelling for toads. 最开始从木鱼那里听到的,然后就在 Youtube 上听别人读,好吧,完全听不懂,所以就常常作为助眠声音。基于木鱼讲述的内容,这本书还是给我很大启发的。现在能想起的,就是需要摆脱 child ego state,去成为一个大人,控制自己的情绪。
正在看的,
- 《西游记》:才看了一个头,明白西游记的版本也有很多。可能暂时就先停住;
-
Rich dad poor dad: 以前看过中文版,现在看英文版,觉得还是很不一样的——中文版里觉得说教的内容,换成英语,就感觉醍醐灌顶了(当然也可能是忘了看中文版时的感受了),摘录一点:
if you’re the kind of person who has no guts, you just give up every time life pushes you. If you’re that kind of person, you’ll live all your life playing it safe, doing the right things, saving yourself for some event that never happens. Then you die a boring old man. You’ll have lots of friends who really like you because you were such a nice hardworking guy. But the truth is that you let life push you into submission. Deep down you were terrified of taking risks. You really wanted to win, but the fear of losing was greater than the excitement of winning.
“I did not say you were lying. I said to tell the truth,” rich dad retorted.
“The truth about what?” I asked.
“How you’re feeling,” rich dad said. “You don’t have to say it to anyone else. Just admit it to yourself.” “You mean the people in this park, the people who work for you, Mrs. Martin, they don’t do that?” I asked.
“I doubt it,” said rich dad. “Instead, they feel the fear of not having money. They don’t confront it logically. They react emotionally instead of using their heads, Then, they get a few bucks in their hands and again, the emotions of joy, desire, and greed take over. And again they react, instead of think.”
“So their emotions control their brain,” Mike said. … Fear keeps them in this trap of working, earning money, working, earning money, hoping the fear will go away. But every day they get up, and that old fear wakes up with them. For millions of people that old fear keeps them awake all night, causing a night of turmoil and worry. So they get up and go to work, hoping that a paycheck will kill that fear gnawing at their soul. Money is running their lives, and they refuse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that. Money is in control of their emotions and their souls.被恐惧支配,我实在深有此感啊。Money is running their lives, and they refuse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that. 这句话也是那么深刻,上面所有的工作的、生活、身体的、精神的痛苦,不都是“没钱”导致的吗?哈哈,自己之前确实不是很愿意提钱,特别是在谈薪的时候。我给自己的理由是“多也多不到哪里去”。也有道理,所以,还是得想想更长远的解决之道。
这时,需要克服“没钱”的恐惧。
最后,还在学英语。依然是非系统、非连续的学习,主要是路上听 Youtube,中午读一下书。感觉进展不是很大,过来 7 个月了,现在听、说问题还是很大。另外,ChatGPT 帮了大忙。难以想象,LLM 没出来之前,我该咋学咋问问题啊?唯一靠谱的方法就是找老师了吧?科技改变生活、也改变了很多职业吧。
另外,我自己也在尝试开发一款 app 来实现发音的练习,第一个目标就是先实现对一个句子的多次录音+回放+ASR反馈;目前交互还没有想得很透彻,投入时间也很有限。技术选型是 React Native, 现在对环境还有点懵逼,勉强知道了框架(expo)是啥,而至于它和非框架的区别,我还不是很懂。这里又是一个学习路径的问题——我是搞懂,还是直接按文档推荐上手就是?我感觉还是得先上手、实现核心功能再说。后面要是发现不行,大不了换框架就是,核心功能是可以保留的。这比现在纠结、患得患失来得好。继续加油吧。通过这个项目,我也想看看自己单独做事情的可能性。商业化肯定难,但只要做出来,至少也是一个简历加分项吧——况且,我真的很需要这样一个软件,它就是由我自己的需求催生的。
钱/资产
目前主要有 3 个证券app,一个涨乐(华泰证券)用于积极的投资,一个东方财富(东财)用于稳健投资,一个天天基金(东财)亏本装死中。
涨乐全年收益率 7.75%, 跑输沪深 300 6.93 个百分点。持仓主要有沪深 300 ETF、双创 ETF、伊利、歌尔、联创,然后有养殖、化工、医药、国防、互联网、造纸等板块的 ETF 或者小票。 没有跟上沪深 300,主要有 2 波拉开了差距:第一波是 1 月底到 2 月初,最大时差 7 个点;第二波是10 月中旬,最大差 10 个点。万幸,今年继续是满仓的一年,所以 924 这波上涨没有掉队,所以全年还是正收益。这是账户自 2022 年开户以来,第一年实现正收益。庆祝 🎉🎉🎉🎉.
东方财富全年收益率 21.03%,跑赢沪深 300 6.35 个百分点。持仓主要是沪深 300 ETF、伊利、长电、三一、万科等。超过沪深 300,主要还是早在清仓的长电带来的落袋收益和伊利的重仓。跑赢 300 庆祝一下🎉,连续 3 年正收益庆祝下 🎉🎉.
天天基金全年收益率 10.68%, 是连续 3 年亏损后首次回正。这个完全没动,大笔割肉后,也基本回不了本了,不过正收益还是庆祝下 🎉.
回顾下今年的操作,对的地方:
- 越跌越买
- 在市场极度悲观、风险未知的情况下,优先购买指数 ETF,特别是关键指数 ETF(沪深 300、双创)来降低潜在的风险
- 坚信伊利可以价值回归
- 在大涨下跌横盘后,选择减仓部分盈利票(此时距离高点已经有一定距离,只能说亡羊补牢吧)
错的地方:
- 在刚开始的下降区域购买太频繁,而在跌到极致的时候因为仓位早已打满,导致只能装死
- 924 一波流后无脑格局,导致收益回撤较大;而在适当减仓后,买入再次太频繁,导致仓位又快速打满
其实归因一下:之所以自己敢买,有一定的无知无畏成分,但更多还是坚信基础常识——国家不倒,核心指数一定会涨; 而之所以时机把握不对,客观方面我没有后视镜,主观方面一是“害怕踩空”,其次是容易上头。
因为自己没有融券,近年也没有突然的大额资金需求,所以所有亏损股票我都是装死处理。希望自己未来的现金流能够稳住吧,毕竟我还有好多亏损票……
展望明年,通过抄作业,大概
- 加强红利配置:红利 ETF、部分煤炭、电力以及必选消费股
- 继续加仓医疗 ETF:优先买低费率的,其次买创新药、沪港深细分方向。
- 加仓船舶方向:重工、船舶、动力
- 保留债券仓位
很不幸,我现在又是满仓状态,预估明年也没啥新增现金流进来(现在开支太大,妈妈也不上班了),所以这些操作可能不能落实, 就看明年 A 股给不给机会、自己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另外,年底的时候开始动手在加拿大这边购买一些理财产品。之前因为考虑不会在加拿大长留,同时手头现金实在太少(开支、转回国内)、所以懒得折腾。 但是最近突然转变了思路——一方面苍蝇腿也是肉,现在把钱放 chequing 和 saving 账户利率太少,搞点理财应该能多点回报;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理财上有了更积极的心态(可能是受到了 rich dad poor dad 的影响),想弄清楚、体会下这边的证券系统都是啥样的。 而且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之前在国内想开香港账户、买美股等等都挺麻烦呢,现在触手可及,不要浪费了。
目前简单了解了下,初步结论就是加拿大这边的证券交易费率非常高_random_doc、购买美股么有什么限制_random_doc、政策支持很有诱惑力(TFSA 收益免税、RRSP 税收递延,且金额上限较大)。 目前我选择了 wealthsimple 这个平台,它的 chequing 不要年费,还有 2+% 的利率,比 TD 可太香了 (不过我 TD 有房租 post-dated 支票,所以只能留着)。 现在尽力往 RRSP 里存钱,如果没理解错的话到时报税时上传这个信息,可以退回之前的预扣税,再沿递到后面没收入(或者退休?)的年份取出, 那时税率应该低很多。当然,现在最大的疑问就是,当我工签过期后,这边的银行账号还能用不?可别到时钱取不出来,那可就是弄巧成拙了。
PS: 同样基于更积极的心态,我把 A 股的各种港股通、科创板、北交所等都开通了(刚好账户涨上来有钱……),可以不用,但资格要整上。
再说下现金流方面,前面说到开支大,主要有房贷(感谢国家感谢党,我的房贷利率最近 2 年下调 2 次,从 6+ 下到了 3.3, 看了快一半了,这样的好处, 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啊),多伦多房租($2.35K CA, 超过了房贷……)及相应的保险(30+CA)、电费(60+CA)、网费(67 CA)等,妈妈的生活费, groceries(仅周末一起出门自己偶尔负担的部分,小于 500CA 吧);收入呢,目前就只有工资(换算下和国内收入基本刚刚持平)、 租房补贴(1.5KCA,只有 1 年)。未来小宝去上 day care, 可能现金流就要归零甚至为负了…… 期待到时妈妈能找到一个工作吧,不然就打道回府咯。
Rich dad poor dad 再次提醒我,tell the truth to yourself, the money is running my lives. 加班熬夜、失眠、疾病,不其实都是为金钱所迫吗?以前似乎不愿意承认——以前可以说工作是因为热爱,是为了明天的成功; 加班是为了完成工作、是对工作负责。但经过百度 SO 部门的垃圾工作,再到当前令人毫无兴趣的调包、debug 工作, 我明白给别人打工不过是完成大小老板的私欲;而即使是为公司、为优化产品本身而工作,那你也只是一个棋子, 你有价值时人家还愿意哄骗一下你,没有价值时只会被随意地踢开,甚至被吐一脸的唾沫。
所以,认清现实,当我们打工时,90% 的概率下(留下 10% 的其他情况,一定有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老板)我们只是为了那点钱,也只会被赐予那点钱。 透析了这一点,希望自己能更平静的打工吧——不再担心没完成会辜负老板的期望、不再被“温暖的对话”所点燃、不再因一个错误而懊恼。 只需要问自己,会涨工资吗?会少工资吗?啥时开除?无疑这对我是一个挑战,但我想在未来去慢慢践行它——all work is just for money, so don’t stress or take it too seriously.
基于这种认知和自己的局限性,如前文所言,我基本接受自己爬不了职场 ladder 的现实。但我需要有一定的钱流入——可以少一点,但要尽可能持续,甚至永续。 怎么来弄呢?这是我在用我两个耳朵间的东西在思考的问题。目前没有系统的结论,但核心肯定是构建资产。
把自己的能力(硬、软)打包成资产用于出租(打工),保证资产随着年龄的增加不贬值(精力必然下降,所以如何才能不贬值呢?); 将自己的部分精力用来构建属于自己的资产; 用剩余资金购买资产。
大路线是简单的,难就难在实践了。当然,走出第一步是最难的。明年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了,需要走走看了。允许失败,但不允许裹足不前。
记录一点世界
最后一节,简单记录一下今年的世界吧。
-
Aaron Bushnell 自焚: “我将不再参与种族灭绝” (ref_wikipedia, ref_cctv)。也许大家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种族灭绝已经失去了关注的热情,但这位勇士永远值得铭记。 为何正义终将胜利?因为邪恶主体,特别“在不断鼓吹正义”的邪恶主体,内部要么自我矛盾,要么已经被蛀虫吃成了空心。 见微知著,愿上帝早日派出耶稣打败他们吧。
-
5.1 广东梅大高速塌方事故:最终导致 48 人死亡,30 人受伤。事故原因最终似乎被定性为自然灾害,没有看到相关官员收到处罚。 discuss_zhihu 虽然有很多带节奏,但从生命安全的角度有些帖子还是可以看下——不要晚上开车, 下雨天的晚上更要慎重;电车在极端情况下,可能真的很危险。
-
美国大选——特朗普获胜:注定载入史册、又值得思考的一个事件。天佑特朗普的奇迹、马斯克全力助阵、拜登(被逼 ?)退选、 开票前神奇的民调和各方(外网、国内)分析、开票结果特朗普大幅领先。最值得思考的,是媒体的力量是否被夸大了?这个我很难说, 但无疑可以看出民主党的媒体看似强大,但实际已经不值一提了——毫无客观性、也不能代表美国大众。国内自媒体太仰仗这些传统媒体, 忽略了 X、Tiktok 的影响力,对选情的预估也是朝着阴谋论的路子引。最后,不得不说,至少这次,(我感觉)美国依旧展现了它的民主韧性, 共和党还是上来了。不过,撕裂还在继续;另外,特朗普和马斯克之间关系的后续发展,也很值得期待。争取活久一点,看看世界的变化。
-
朝鲜半岛局势波谲云诡:金统领出兵乌克兰,震惊全球,不过国外网友倒是一边倒嘲讽,非常符合刻板印象。 韩国这边先是政治内斗轮番上演(尹总统戒严、被弹劾、代总统被弹劾等),接着又出现了波音 737-800 空难事故,179 人死亡。 如果明年俄乌停战,金统领班师,面对一个政治混乱、民众惊恐的韩国,是否会趁其不备呢? 这种可能性极小,但不得不让人担忧。愿战争离东亚远一点吧。
结尾
简单 review 一下计划:
- 年度任务量化:10 本书,20 部影视作品,20 篇论文,15 篇博客
- 书籍算是看了 3/10 本;影视作品看了 13/20;论文后半年没有看过,有印象的就一个 Whisper 了,算 1/20 吧;博客加上这个 2 / 15.
- 完成情况比较差,符合预期,哈哈
- 5 年计划:2 年前提出规划,但没有具体的落地。我觉得今年(最后的反思阶段,这篇博客起了简单的梳理的作用)算是明确了目标吧,那就是围绕构建资产来规划、实践 5 年计划。不搞大跃进,实事求是。
- 到 2027 年止,是第一个 5 年计划;
- 该阶段的目标是完成 3 类资产的构建及质量提升 (Human assets, Creation assets, Financial assets. GPT 帮我起的名字)
Assets Type Target Human assets 早睡天数达到 200 天以上;
运动天数达到每年 200 天以上;
保持全天心态平静的时间 150 天以上;
积极稳住病情;
完成前沿技术的适度对齐Creation assets 构建出 1 到 2 个产品;
围绕该产品,形成技术博客等有价值内容;
实现 >0 的收入;
学习实践前沿技术 (与 Human assets 补充)Financial assets 继续积累资本市场经验;
在安全边际类尝试各类交易;
逐步提升冷静思考的能力早睡: 早于晚 12 点前上床;
下面附上 GPT 的内容,经过调整对齐后,我觉得 make sense (或者说概念上很正确,就差落实了):
1. 人力资产(Human Assets) 定义:这是基于你个人的整体价值,包括身体健康、专业技能、经验积累、软实力等综合要素。 特点:依靠这些资产,你可以通过出租时间和能力(如打工、咨询、承接项目等)获得收入。 目标:确保自身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避免因身体健康或技能老化而贬值。 优化方向:注重身体健康管理、持续学习新技能、积累行业经验,保持竞争力。 2. 创生资产(Creation Assets) 定义:通过个人精力投入,构建属于自己的资产,比如作品、内容、品牌、专利、企业等。 特点:独立性强,具备长期收益潜力,是由创造力与主动性推动的核心资产。 目标:从个人能力出发,逐步打造无需完全依赖时间投入的独立资产。 优化方向:专注于擅长或热爱的领域,构建差异化优势,并注重成果的可持续性。 3. 财务资产(Financial Assets) 定义:利用剩余资金购买资产,如股票、基金、不动产等,实现财富增值与被动收入。 特点:以资金为主导,通过投资实现“钱生钱”的增值模式。 目标:优化资产配置,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降低风险并稳定收益。 优化方向: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合理规划资金流向,定期优化投资策略。 这三类资产共同构成了你的个人资产体系,彼此互相促进: 人力资产 为你的收入提供保障和积累资本; 创生资产 提供长期收益并提升你的独立性; 财务资产 通过增值财富让你更接近财务自由。
最后就是新年的 resolution 了:
- 输入量化任务:10 本书,5 部影视,20 篇论文,15 篇博客 (减少了影视数量,其他保持不变)
-
5 年计划第 3 年:
Assets Type Target Human assets 早睡天数达到 150 天以上;
运动天数达到每年 140 天以上;
保持全天心态平静的时间 100 天以上;
积极稳住病情;
英语听说能力上一个台阶,背完扇贝雅思单词Creation assets 构建出 pronunciation practise;
围绕该产品,形成技术博客;
加入广告 Tab;
学习实践 react native, 模型端侧部署 等技术Financial assets 继续积累资本市场经验
记录交易日志,减少看盘、交易频次
学习证券交易的其他品类知识
好了,写完就是新的一年了。调整好心态,平静努力的迎接每一天吧.
Fingers crossed for Happy Days throughout most of 2025.
Write started at 12.30 and ended at 1.04.